【新闻特写】夯实人才培养改革的“最后一公里”

  “在高考报志愿时,我其实并不知道书院制意味着什么,但是经过了一学期的学习,我发现书院制给了我更多的资源与平台,让我更为自主地学习,在选择专业上也会更加理性,努力成长为交叉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明德书院明达班王文倩这样说。

  当前,“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已逐渐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特点和发展方向。2018年,必赢在线注册,(中国)科技公司深入推进以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和书院制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改革,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并完善书院制运行模式。明德书院作为学校新设立的书院之一,充分发挥“三全导师制”的作用,提升“明德书生”的综合素质,以兴趣为导向拓宽其专业视野,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大类培养和书院制建设中,瞄准“胸怀壮志、明德精工、创新包容、时代担当”的领军领导人才,有序发展,健康成长,夯实人才培养改革的“最后一公里”。

“三全导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非常高兴德育导师许欣老师能够参与到我们‘共读一本书’读书分享会中。许老师的分享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深层次解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也让我们明白了‘校正人生航向,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的重要性。”明镜班何百川这样说。

  “三全导师制”是学校书院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在深入推进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理念,形成具有书院文化特色、适合高水平人才培养育人新格局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明德书院在建立之初,就启动了“三全导师”的聘任工作,共配备由学术导师、学育导师、德育导师、朋辈导师、通识导师和校外导师六类导师组成的“三全”导师112人,由学校中层领导干部、教授专家,优秀高年级学生、优秀校友和社会知名人士组成。明德书院结合“三全导师制”,还积极组织开展“共读一本书”“打开世界之窗”“博物馆奇妙日”“学生干部修炼班”等教育活动累计211次。值得一提的是,在朋辈导师选聘过程中,试点开展导师与学生分类双选环节,书院将55名朋辈导师按其特点分为思想引领、专业引导和学习实践等三类,通过导师和学生的双向选择,使得每名新生都可以个性化的拥有3个不同类别的朋辈导师,从而确保对新生学习生活的指导成效。

专业引航,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非常喜欢书院的氛围,各种专业引航类沙龙、活动让我有机会接触更多不同的专业知识,开阔眼界,增长才干,激发专业兴趣。”明达班樊洁谈到自己参加专业沙龙这样说。

  实施书院制打破了固有专业界线,更多的专业在书院的大平台上,实现学科交叉和融合创新,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爱好浸润到更为宽广的专业领域中。

  “虽然我是英语专业的学生,但在所有的专业引航类沙龙中,我对姜楠老师的沙龙印象最深,她让我真正感到了久违的文学氛围,实如甘露降兹。”明雅班王禄玺如此说道。

  明德书院策划组织的专业引航沙龙已经成为学生深入了解专业“最佳窗口”,人文学院副院长宋宪萍教授的《全人培养,专业有成——以经济学为例》、贾晓明教授的《社会工作专业导论》、明德书院院长曾粤兴教授的《热点问题背后的法理》等十余次专业引导类讲座沙龙,涵盖经济学、社会工作、法学、语言类等多专业领域,采用普及性授课与小范围研讨相结合方式,采取“第二课堂”自愿报名形式,供学生自主选择。同时,明德书院还积极组织学生参观了良乡校区心理咨询中心、北京市逻辑学前沿论坛、房山区人民法院、法学院图书室、外国语学院资料室和文献室等,让学生充分体验不同的专业特色,也为专业教育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充分沟通,呵护学生的点滴心声

  “非常有幸能够参加书院学院联席学生座谈会,在会上我代表同学表达了在学业上的需求和渴望,深入了解了书院工作的良苦用心,也感受到老师们对我们的关怀,感谢书院在为我们的培养教育上的辛勤工作。”明贤班黄炤嬿如此说道。

  明德书院在人才培养改革过程中,深入落实“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教育中心”的理念,积极调动学生参与到书院建设中来,定期举办学生代表座谈会,并邀请专业学院参与其中。座谈会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分为预科生代表、班级代表、学生社区代表、专业意向代表等四类,在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也增强了书院与专业学院的联系,凝心聚力,协同育人,让学生同时感受到书院和学院的关怀,熟悉适应书院制育人模式。

  2018年,明德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落实素质教育,逐步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工作格局。展望2019年,任重道远,更需策马扬鞭,明德书院将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继续深入推进书院制改革,做好书院建设工作,聚焦人才培养,为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