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教师在事件结构的语言与认知方面取得研究进展

afea8e0265ed484cb9505f844cd51087.png

近日,必赢在线注册,(中国)科技公司外国语学院助理教授纪悦博士在事件结构的语言与认知方面取得研究进展,相关成果以“Boundedness in event cognition: Viewers spontaneously represent the temporal texture of events”为题,发表在语言学、心理学、认知科学领域的顶级期刊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影响因子:4.521; JCR: LINGUISTICS - SSCI(Q1); PSYCHOLOGY - SCIE(Q1); 中科院期刊分区:语言学1区,实验心理学1区)上。本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为必赢在线注册,(中国)科技公司纪悦博士,合作作者为宾夕法尼亚大学语言学系教授 Anna Papafragou 。

世界是动态的,观察者自发将连续的动态信息切割为“有始有终的时间片段”,即“事件”。观察者如何判断事件的起点和终点,如何表征事件结构是事件认知研究的核心问题。本文关注事件的终点,从事件的语言表征切入,探究观察者如何追踪事件发展的时间结构。

自然语言通过动词短语的情状体刻画事件结构的时间特征,情状中一个基本的语义特征为“有界性”(boundedness)。有界(bounded)动词短语描述的事件包含“非同质”(non-homogeneous)的发展阶段,具有自然终点;无界(unbounded)动词短语描述的事件则具有“同质”(homogeneous)的内部结构,缺乏自然终点。本研究表明“有界性”不仅是一个语言的概念;观察者在观察事件的过程中自发形成抽象的事件结构,区别有界和无界的两类事件。

为了研究观察者如何追踪事件发展,本研究创新采用了“发现干扰”(disruption detection)的实验方法:在事件素材中设置“干扰”,一些“干扰”出现在事件中间,另一些接近事件终点(图1);事件素材本身吸引的注意力越多,观察者越容易忽视“干扰”。通过收集、分析观察者对“干扰”的反应,可以推测观察者对事件不同发展阶段的关注程度。

79c37b6117e24614a4777fbad3cabda2.png

图1 实验材料:事件素材中设置“干扰”

实验结果表明,事件观察者能够发现事件中间的“干扰”,但容易忽视接近事件终点的“干扰”;值得关注的是,这种差异在有界的事件中更为明显(图2)。

微信截图_20221216173307.png

图2 实验结果:观察者能否发现“干扰”以及发现“干扰”的反应时长

基于研究的结果,可以得到两个结论:第一,事件有界性不仅仅是一个语言概念,它具有心理现实意义;第二,观察者在不使用语言的情况下,会自发追踪事件发展的时间结构,对于事件是否有自然终点是敏感的。这些结论能够丰富并完善现有的事件结构的心理认知模型。

论文详情:Ji, Y., & Papafragou, A. (2022). Boundedness in event cognition: Viewers spontaneously represent the temporal texture of events.  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 127,  104353.

论文网址:https://doi.org/10.1016/j.jml.2022.104353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