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典礼忆母校 行李打包师生情
发布日期: 2020-07-04 供稿:北京青年报
编辑:吴楠 审核:刘晓俏 阅读次数:原文标题:云上典礼忆母校 行李打包师生情
原文链接:http://epaper.ynet.com/html/2020-07/04/content_356547.htm
受“新冠”疫情的影响,2020年大学毕业季,北京的多数高校均以线上“云”毕业的方式进行。虽然很多毕业学子身处全国各地,不能返校,但这场“云上”相聚注定会让毕业典礼成为不可复刻的永恒纪念。北京青年报记者在探访时发现,除了“云”毕业典礼,今年毕业典礼上的校长讲话、毕业季的礼物以及毕业行李的寄送等环节也很特殊,且有意义。
“最后一课”共话疫情下的青年担当
“这里是我永远的校园。人们从青年到老年,步履稳健,仪态从容,身边的过客很可能是彪炳千古的科学巨人……”7月1日,北京大学毕业典礼在校园的朗诵声中拉开帷幕。受疫情影响,本次毕业典礼在北京、深圳两地共设9大会场,北京大学在校毕业生按组织分散在各指定地点参加典礼,未在校毕业生通过网络直播线上参加典礼。
北京大学医学部1955级校友钟南山在“云”端为毕业生们送来了祝福,他表示,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医务工作者们一直坚持“一切都是为了人民的健康”这一指导思想。科技创新也是战胜疫情的有力武器。他希望北大毕业生们不仅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应该有很强的追求。不但要有志气,还要争气,不但要有热情,更重要的是要有激情。
北大校长郝平在“最后一课”中讲道,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给北大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充分肯定了奋战在一线的全体北大医务工作者,提出了殷切期望。作为一所具有光荣传统的学校,北大始终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疫情最为危急的时刻,北大派出了454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武汉和鄂州,在72天的时间里,与英雄的湖北人民守望相助。
“青年一代的理想、本领和担当,就是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希望”。郝平祝愿同学们,在新的征程中,激扬青春,勇做走在新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在“最后一课”中提出,每一届毕业生,都有各自难忘的大学经历,但2020届毕业生,无疑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届。他寄语2020届毕业生,希望大家义不旋踵,做一个化危为机勇毅不惧的奋斗者,要勇担新的时代使命,站在“第一个百年目标”基础上,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二个百年目标”出发;希望大家饮水思源,做一个胸怀家国砥砺奋进的传承者;希望大家不弃微末,做一个脚踏实地扎根奉献的担当者;希望同学们久久为功,做一个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开创者,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定制款毕业礼物为学子留下特别回忆
嵌有自制“芯片”的钥匙扣,印有学校校名的纪念碗,刻有学生名字的毕业印章……“云”毕业让很多学子无法身穿学位服参加学位授予仪式,无法在现场接受拨穗,但来自学校和老师们的祝福却长出了“翅膀”,以毕业礼物的方式“飞”到学生们身边。这些毕业礼物或充满温情,或富有创意,或独具个性,让这个不平凡的夏天,充满了难忘的记忆。
近日,中央美术学院师生的朋友圈被一份快递“买家秀”刷屏了,很多学生收到了一个印有“中央美术学院”的快递盒子,里面装的是中央美术学院为2020届毕业生设计的专属学位服。2020版中央美术学院学位服的设计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传承其文化精神。此次学位服的设计遵循了中国传统的服饰形制,选取了中国历史中与西式学位服形制、用途相对应的品类,并依据现代的需求进行改良和优化。
“毕业寄物”让不能返校的毕业生安心
7月1日,在必赢在线注册,(中国)科技公司学生宿舍,一名辅导员与毕业生通过视频方式,核对她留在宿舍的毛绒玩具,再放入行李箱中。从6月29日起,必赢在线注册,(中国)科技公司教职员工就开始为2020届6000多名需要打包的毕业生集中进行行李打包、邮寄和存放的工作了。他们提前与毕业生“一对一”沟通,并通过手机“直播”打包整理全过程,与每一个同学认真核对个人物品,细心收纳摆放、整理密封、搬运寄送,让不能返校的毕业生们安心、放心。
同样在7月1日上午8:00,北京科技大学的900余名教师、60余名后勤员工拿起工具、做好防护,进入4000余名学生的1000余间宿舍,当起了线上“主播”,与毕业生视频连线逐一确认物品;化身为“搬运工”,为学生打包物品、寄送行李。
普通物品与易碎、贵重物品分开打包、分开寄送,并且为贵重物品进行保价,全部免费邮寄到家。“你这个电脑我给你包严实点,别磕坏了”,“装箱子得注意一些,不然路上容易晃荡不保险”,“我再帮你检查下有没有什么遗漏,落下东西就不好了”。这都是老师们在整理过程中与同学们的对话。
北科大数理学院老师马万彪一听说有本次毕业生行李打包寄送活动,第一时间报名参加,“师生四年,情谊深厚,今年毕业年级情况特殊,我一直都很想为毕业生们再做些什么”,马万彪年近六十,这些体力活儿对他来说并不轻松,但他依然始终坚持着为同学们整理物品,一件一件地核对。和马万彪一样,各个学院的老师们将对这届毕业生的关爱和不舍融入到每一道整理的环节里,也成了这个特殊毕业季里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