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扎实履行“两个责任”,有效推进“一校一策”工作
发布日期:2024-03-01 供稿:纪委办公室/党委巡视办公室/审计处 编辑:吴楠 审核:赵文祥 阅读次数:
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守正创新,不断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不断深化对党的自我革命的规律性认识,把党的自我革命的思路举措搞得更加严密,把每条战线、每个环节的自我革命抓具体、抓深入。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的讲话
必赢在线注册,(中国)科技公司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聚焦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这一根本大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始终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推进自我革命“九个以”的实践要求,更加突出全的要求、严的基调、治的理念,健全完善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有力锻造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坚强阵地。
2023年以来,学校党委、纪检监察机构着力提升以自我革命引领保障治校理教深层次变革的能力水平,按照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一校一策”工作部署,围绕“监督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 重点任务,聚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以强有力的政治监督,推动学校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好地落实落地。
一、坚决扛牢主体责任,高位谋划细部署、强推进、见担当
学校党委将“一校一策”工作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举措,发挥校领导班子的引领带动作用,聚焦人才培养内核,前瞻谋划、细化部署,切实增强工作针对性与实效性。
(一)提高政治站位,发挥“头雁效应”
学校党委第一时间成立由党委书记张军、校长龙腾担任双组长,四名分管校领导担任副组长的“一校一策”工作领导小组,靠前挂帅指挥,传导责任压力。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研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相关议题6次,有效推动各项部署落实落地。党委书记张军多次深入师生开展专题调研,出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座谈会等重要活动,对凝练人才培养经验,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出具体要求。校长龙腾在学校工作会等重要场合对培养一流拔尖人才做出工作部署,要求强化“以教为先”育人氛围,探索领军领导人才培养路径。分管校领导多次调研走访教学科研一线,推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汇聚改革共识,形成推进合力。纪委书记经常性与校领导班子成员深入探讨交流,协同校领导班子共谋共促。
校党委书记张军与教学相关部门、部分学院负责人代表座谈,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专题调研
校长龙腾听取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和学科专业责任教授岗位职责清单建设情况汇报
(二)聚焦培养内涵,明确目标路径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通融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中心环节,依托党的创新理论知识图谱、沉浸式虚拟仿真思政课体验教学中心等,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适应性,引导学生成长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双一流”建设的核心。形成新的人才培养质量观,强化人才培养全链条全方位制度设计和政策创新,一体推进课程、师资、教改、实践等教育教学关键要素建设,打造高质量人才培养新范式。把系统思维贯穿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全局。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坚决破除制约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全面推进人才培养能力水平提升。
北理工召开人才培养专题教师座谈会
(三)加强统筹协调,务实安排部署
系统谋划出台学校整改方案。明确“一校一策”目标任务,建立学校领导小组统筹协调、部处学院工作小组联动配合的组织领导体制,结合学校人才培养改革实际,系统梳理出理想信念教育、优质资源供给、学生分类培养、协同保障体系4方面推进思路,并制定“时间表”和“施工图”。分解任务细化问题清单。8个牵头承担整改任务单位梳理形成10项主要问题及表现,研究制定35项具体整改任务及举措,明确整改时限,强化协同推进,确保整改按时收官并取得成效。
北理工召开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工作推进会
(四)系统有序推进,深化问题整改
以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抓手检视人才培养质量。发挥审核评估“体检”作用,全面梳理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改革举措和成效,广泛动员22个教学单位、全体职能部门深度参与迎评。以人才培养大讨论为契机统一思想汇合力。历时一年,围绕“以教为先”开展全校范围内的人才培养大讨论,校党委理论中心组研讨交流8次,人才培养部门开展专题研讨18场次,各书院学院组织专题研讨30场次,两千多名教师、万余名学生积极参与。2023年10月,学校隆重召开“勇担强国使命,造就卓越人才”人才培养工作会,聚焦全面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培养具有“延安根、军工魂、领军人”品格的领军领导人才,对未来人才培养工作做出全面部署。以健全完善体制机制为先手推动人才培养见真章。建立人才培养专题例会工作机制,全力推进人才培养工作提质增效;加强院系改革和专业调整,为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学科支撑;建立由科学技术研究院牵头抓总、组织实施的学生基本科研能力提升专项计划,强化学生科研能力培养。
北理工召开人才培养工作会
二、扎实履行监督职责,同向发力多协助、常督促、保落实
学校纪检监察机构明确监督“对着问题发力、向着实效聚力”的总原则,以“三个坚持”监督推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工作。
(一)坚持同题共答,督帮一体齐推动
部署专门力量跟进整改。联动成立专项监督小组,将监督检查一体纳入整改方案,监督推动主责部门重视起来、行动起来。全程参与并做好协助推动。会同主责部门共同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和问题台账,督促牵头单位认真整改,并协助推动解决困难,切实凝聚工作合力。制定方案强化监督检查。形成监督工作推进方案,细化拟定9项监督措施,督促各单位强化“一校一策”问题整改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
(二)坚持问计师生,深入基层实调研
学校纪检监察机构坚持问计问需于师生,专题调研走访材料学院、物理学院等教学科研单位,听取相关工作汇报,摸排学生培养情况,倾听基层师生的感受体会和所思所求,推动全校上下同频共振、相向而为。多次召开人才培养专题学生座谈会、教师座谈会,倾听不同学科、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学生代表,以及国家级教学名师、一线青年教师代表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体会及意见建议,累计归纳整理问题9方面23小项,为监督推动工作提供参考。
北理工召开毕业生就业工作调研监督座谈会
(三)坚持问题导向,多措并举促整改
发挥监督合力。召开纪委全会、二级党组织纪检委员工作会,进行专门部署,发挥纪检委员抵近监督优势,推动职能部门、专业学院按照整改方案务实整改。阶段性进行多层次监督检查。组织开展内部阅评讨论,逐条审阅整改台账,形成意见并集体研究;组织教授名师集体点评探讨,对进展台账开展“扫描式”分析,结合基层教学科研实际评价整改实效。压实责任保证改精准、改到位。组织召开“一校一策”工作推进会,听取各责任单位整改进展工作汇报,通报重点问题,强调把握科研与教学、常规性工作与改革性举措、具体活动与工作成效等关系,并提出具体要求,推动内涵式整改。
北理工召开2023年度“一校一策”工作推进会
三、系统总结整改成效,全面复盘作评估、汇经验、找不足
学校纪检监察机构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对整改进展及成效开展复盘评估,系统梳理总结并形成报告。
(一)人才培养改革理念进一步凝练
通过人才培养大讨论,学校各方面对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的思想进一步统一,合力进一步汇聚。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会的成功召开,为学校进一步推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提级进阶树立了新的里程碑。会议对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塑造高质量人才培养发展势能、为教育强国提供有力支撑做出新部署,同时发布《深化人才培养改革行动计划白皮书》,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方针,提出了与学校“三步走”战略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总体安排,制定了人才培养重点任务举措等,绘就了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新蓝图。
(二)人才培养改革成果进一步显现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新进展。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建立“云上大思政课”教学模式,举办德育答辩制度实施20周年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讨会,拓展“德育答辩”新形式新内涵,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做法获《中国教育报》整版报道;实施“寰宇+”2.0计划,创新打造协和医班、李泽湘双创班等示范样板;试点未来精工技术班,形成8年制本博贯通培养方案,三年级实现院士导师100%覆盖。
北理工德育答辩制度实施20周年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讨会
“以教为先”形成新氛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数量实现历史性突破,牵头获奖13项,位居全国前十,其中研究生教学成果奖数量位列全国高校第三;18门课程入选“慕课十年典型案例”,63门研究生课程上线国家研究生智慧教育平台,数量均居全国首位;教材建设成效显著,入选“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领域唯一教材建设团队,29本教材入选各战略性新兴领域教材建设团队。
北理工牵头获1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人才培养取得新成效。获评“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涌现出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大学生年度人物、“未来女科学家”等一批优秀学生代表;本科招生理科生源质量稳居全国第十、23个省份创历史新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位居全国高校第一梯队;研究生以共同第一作者发表《自然》《科学》主刊论文,获省部级以上创新竞赛奖751项,同比提升50%;首获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唯一冠军;推动“赛创空间”向“学创空间”转变,建立“科教赛创”一体化创新育人平台,以金奖总数第一、总分第一独捧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最高荣誉“挑战杯”,在无人驾驶竞赛、节能竞技大赛、集成电路创新大赛、国际遗传工程机器竞赛等国内外重要竞赛屡获最高奖;教育部来华留学认证再获八年有效期,认证名次位列全国第一。
北理工获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决赛最高荣誉“挑战杯”
(三)人才培养改革合力进一步汇聚
高水平学科建设、科技创新和队伍建设为人才培养注入新动能。塑造学科建设发展新优势,6个学科进入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前3%、数量位居全国前十,18个学科进入前12%;学科国际影响力全面提升,11个学科进入ESI前1%,4个学科进入ESI前1‰;学校世界大学排名较上年度平均提升99位,其中软科排名世界第129位,近五年提升366位。
进一步推动“科教融合”,成立科技创新和能力建设专项工作组,2023年牵头获批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3个,参与获批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6个,获批国家级科研平台数量创历史新高,带动学生直接参与科技创新的数量与层次不断提升。
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姜澜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海福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三位校友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新增选院士自主培养数量居全国高校第五;胡海岩院士团队获评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在校师生31人次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位居中国内地高校第5位,其中有2名博士生入选;新增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120人,连续3年年度新增高层次人才超过100人,其中自主培育占比半数以上;新体系教师占比达50%,人才“头雁效应”“集聚效应”“倍增效应”凸显。
5位北理工人当选院士
胡海岩院士团队获评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四)人才培养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
学校秉承人才培养系统观念,辩证推进制度建设“破”与“立”,遵循人才培养“加、减、乘、除”法,在夯实人才培养坚实基础、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松绑减负、扩大教育教学倍增效应、破除制约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壁垒等方面持续发力,以强化思想引领为基准点,以深化以教为先为着力点,以优化学科专业为支撑点,以加强科教融合为突破点,先后出台《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提升工程实施细则(2023-2025)》《学生基本科研能力提升专项计划实施细则》《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管理办法》《本科人才培养关键绩效指标评价实施细则》《支撑“双一流”建设关键业绩清单》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相关文件38项,实现以制度提升治理之效,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2024年,学校党委将面向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校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为指引,进一步强化标本兼治、系统施策,巩固深化“一校一策”工作成果,持续涵育立德为根、以教为先、教学求术、绿色高质、卓越引领的育人氛围,为培养具有“延安根、军工魂、领军人”品格的领军领导人才,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贡献北理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