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了祖国的导弹事业——“十大砺剑尖兵”何玉彬
发布日期:2006-04-17 阅读次数:
来源:新华网 2006年04月16日 摘编:段 炼
(新华社记者:冯春梅 张选杰)从参谋到走上领导岗位,第二炮兵装备部科研部装备技术预先研究办公室主任何玉彬,以强烈的使命感投入科研攻关,先后组织或参与完成新型装备发展论证、规划制定和技术攻关等20多项重大课题,牵头完成“复合环境下装备技术测试与评估系统”等多项重大科研项目,其中4项获得国家部委或军队科技进步奖。
他被第二炮兵评为优秀共产党员、首届“十大砺剑尖兵”,荣立了一等功。
何玉彬(中)在与战友进行新课题研究。从参谋到走上领导岗位,第二炮兵装备部科研部装备技术预先研究办公室主任何玉彬,以强烈的使命感投入科研攻关,先后组织或参与完成新型装备发展论证、规划制定和技术攻关等20多项重大课题,牵头完成“复合环境下装备技术测试与评估系统”等多项重大科研项目,其中4项获得国家部委或军队科技进步奖。他被第二炮兵评为优秀共产党员、首届“十大砺剑尖兵”,荣立了一等功。新华社记者张选杰摄
(一)
1982年,何玉彬从皖南的一个偏僻山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第二炮兵工程学院。在他看来,军人是直接报效祖国的光荣职业。4年军校的生活,使他对军人的职业有了更深的理解:作为一名军人,祖国的需要就是自己人生的选择。流血牺牲是军人对祖国忠诚的选择,以知识和谋略取胜战争更是祖国和人民对军人的期盼。
何玉彬品学兼优,毕业后被留校任教。期间,他发现测控力学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广泛,然而攻读这个专业的人却不多。1994年,他考入地方一所名牌大学,攻读测控力学专业,由于成绩优秀,在获得硕士学位后,被导师推荐直接攻读博士学位。跨入博士门槛的何玉彬,在专业研究领域取得丰硕成果。一次,他在调研中发现:某武器系统地面测试与空中飞行时测试的数据不一致。于是,他立即着手研究这个课题。这项研究的深度和难度,决定了这个课题很难出成绩,但他痴心不改,攻关不辍,直至成功。
富有进取精神的何玉彬,后来考虑到部队控制专业人才匮乏,又做出了一个不同寻常的举动,改变专业研究方向,主攻智能控制专业。多年来,何玉彬为了祖国的国防科技事业,在角色的不断转换中取得了一次又一次成功。他先后主攻过机电工程、力学、神经网络等专业,涉足过计算机、空间环境工程等领域。学英语,他结合导弹专业,翻译了135万字的学术资料;学控制,他出版了《神经网络控制技术及应用》等两本专著;学力学,他在大型结构试验系统方面取得了多项重大突破。
(二)
1999年,获得博士学位的何玉彬,被调任第二炮兵装备技术预先研究办公室参谋。凭借广博的知识,他在参谋岗位上大展身手。
工作伊始,他就潜心谋划武器装备发展这篇大文章。他和有关人员东奔西忙,访问了7个城市的12家科研单位,与百余名专家进行了座谈,了解我军装备技术发展的现状。通过这次调研,何玉彬清醒地看到,要缩小我军武器装备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唯有超前谋划,才可能赢得先机。
不久,他结合国外尖端武器装备发展的趋势,根据第二炮兵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的作战需要,向领导上递交了一个武器装备发展论证报告。这一“整合国家资源优势发展二炮武器装备”的论证报告,受到中央军委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重视。
宏伟的计划需要创造性的组织实施。要适应军委战略决策调整,必须打破过去武器装备发展“一统天下”的局面,构建一种全新的装备科研模式。在何玉彬的建议和组织筹备下,第二炮兵首次召开了有几十家优势科研单位百余名专家参加的大型研讨会,共谋新型装备发展良策。整整3天,何玉彬参加专家们的研讨、辩论,天天通宵达旦。专家们的每一句建言,每一个良策,都被他记忆在胸。最后经过反复筛选、过滤,何玉彬从未来信息化体系作战的全新视角出发,提出了突出“信息化、自动化、简便化、自主化”的装备总体发展思路,得到了二炮首长和总部机关的充分肯定。后来,他们按照这一思路,完成了数种新型装备的论证立项工作。
面对成绩,何玉彬不敢有丝毫懈怠和满足。某新型装备系统科研课题立项后,一直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二炮预研办开展需求牵引后,何玉彬敏锐地意识到:问题的根子出在创新理念上,照此下去将久拖无果。
在调研中,何玉彬发现北京某大学一位教授的研究在相关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且思想活跃。为此,他向领导建议由其担任组长,对课题人员进行重组。结果,新的课题研究开展不到一年,就攻克了多项关键性技术,进入项目演示阶段。
多年来,何玉彬不断推陈出新,为抢占“打赢”先机书写着精彩的华章。
(三)
面对新军事变革的严峻挑战,何玉彬感到了巨大压力:作为信息时代的一名装备预研人员,只有不断超越自我,才能赢得挑战。
为了不断获取新知识,2000年11月,他申请进入必赢在线注册,(中国)科技公司自动武器与弹药工程博士后流动站进行必赢在线注册,(中国)科技公司。多专业、跨学科的不懈学习,使何玉彬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思维更加活跃。一个科研单位进行装备研究遇到了诸多难题,长时间无法突破。何玉彬对他们的方案进行了重新分析论证,分别从系统集成、信息共享、电磁兼容等方面,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终于使这项科研突破了“瓶颈”。
某型装备演示试验,是总部下达的一项任务,涉及到机械、电子、力学,以及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工程等多门学科。怎么完成这一重大科研课题?何玉彬在周密调查、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方式将军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数十名专家教授聚拢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堪称国内一流的科研专家方阵。
为确保各分系统研制的顺利进行,一年内,何玉彬先后20多次赴科研单位组织攻关,召开各种技术研讨会和协调会10多次,起草各类研究报告10多万字。他以过人的胆识,使系统研究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从技术攻关到模拟实战的飞速跨越,由此创造了新装备预研的数项之“最”。
“某阵地综合防御系统”,对第二炮兵乃至诸军兵种作战中的生存事关重大。为了使这个研究项目早日立项,何玉彬在进行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先后组织召开了10多次专家论证会,写出了长达几十页的调研论证报告,并就立项问题一再向上据理力争。在他的建议下,这个系统在设计理念上采用了全新的思想,以系统结构的高度集成和系统功能的高度融合,实现资源配置的高度优化,其综合作战功能达到先进水平。
几年来,何玉彬组织编写的《第二炮兵武器装备预研管理办法》,以法规的形式对二炮建立预研管理机制起到了奠基作用;他组织完成的第二炮兵武器装备发展战略深化研究和未来预研计划综合论证,为全面开启关键技术攻关,抢占装备发展先机奠定了良好基础,提供了科学依据。何玉彬以知识军人特有的胆略和魄力,不断开创装备预研的新天地,在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征程中,展示着新时代军人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