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北理工老教授辛勤育才 待学生如子女

来源:《中国青年报》2010年5月11日    摘编:党委宣传部  国庆

原文链接: 
http://www.neworiental.org/publish/portal0/tab4886/info502734.htm



媒体记者采访张忠廉教授

   深夜12点,必赢在线注册,(中国)科技公司光电创新教育实验基地,一位老教授在一群学生的簇拥下走出办公楼。路上,师生间还在不停地讨论着没有解决的实验难题。   

  其实,学生实验课程应该在晚上10点半结束,然而老教授却总是坚持到最后:整理实验器材,辅导课内外参加各类创新科研项目的学生,琢磨怎样改进教学方法……

     他就是北理工光电创新实验基地创始人、74岁高龄的张忠廉教授,一位教龄已达半个世纪的资深教授。

     北理工光电创新实验基地自2000年成立以来,培养了一大批具备创新能力的优秀学生,多次获得省市级、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学生在诸如“挑战杯”、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竞赛等各类创新大赛上摘金夺银,成绩斐然。

     这一切,离不开张忠廉教授几十年如一日倾注所有心血所进行的教改试验,他想尽办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经过长时间的跟踪观察和系统总结,形成了一套提高学生科技创新素质的“两个最佳结构”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对于这套反响很好的教学理念和体系,平易近人的张忠廉教授笑称这是在他的“老师”们的启发下总结出来的。“我的学生就是我的老师。老师要教什么,要怎么教,要问学生的意见。”

     张忠廉教授几十年来一直实践着这句话,想学生所想,授学生所需,经常与学生交心,对学生的点滴进步了然于胸。呕心沥血换来的,是一批批获得多方肯定的优秀毕业生的成长成才。当然,还有全校学生的衷心爱戴。

     1995年退休至今,张忠廉没有丝毫懈怠,始终冲在教学一线。每当老教授走进教室,学生们总是报以最热烈的掌声。

     执教50余年间,张忠廉培养过无数的学生,对于每个学生,他都悉心教导。每届学生进入光电基地时都要写400字的自我介绍,张教授一一过目。学生的每一份作业,他也是亲自批阅,把其中优秀的集结成册,留给下一届的学生观摩学习。

     2002级的一位本科生回忆起在张教授身边的日子,言语中饱含深情。

     “张老师的一句话让我至今难忘,甚至影响了我的人生。刚入基地时,他说:‘玩吧,基地的东西不怕玩坏。’正是在这种‘放羊’式的引导,我被疑问、猜测、验证、总结的科学探索过程所吸引,也坚定了踏入科研道路的脚步。”

     2004级的一位本科生却认为张教授既“抠门”又“大方”。

     张教授带着他们到建材市场买实验材料的时候,总是舍不得打车,不到10分钟的路程,每次都是带着一大群人挤公交车。每次试验结束后,他总是满地拣电阻电容,说是留着下次用;然而,遇到贫困学生交不起学费,他总是毫不迟疑地垫付……

     提及这些事,张教授总是一脸慈祥地笑着:“你别说,我的确抠门,我的业余一大爱好,就是到市场和小商贩砍价买实验材料,每次能买到便宜的器材,我总是能高兴很多天!”

     在基地成立的将近10年时间里,张忠廉教授全身心投入创新人才的培养,十年如一日,总是超负荷工作,几乎每天晚上都是近12点才离开实验室。最近几年被诊断出高血压,他还是不顾医生的建议,总也舍不得提前回家休息。

     “每个学生家长培养孩子上大学都不容易,我要向对待自己孩子一样去对待学生,才对得起他们的家长。”张忠廉教授这样说。

      (审核:李跃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