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郭大成:多维视角探寻大学发展之道

《中国高等教育》2008年第15/16期(总第401期)第26—28页    (摄影:斯君)

    在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大学需要在多维视角下努力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积极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之路,实现大学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在继续解放思想中寻求新发展

    邓小平同志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和国家在理论上的每一次重大调整,在实践上的每一个重大发现,都是解放思想的成果。党的十七大提出要“继续解放思想”,这是对解放思想的进一步深化,它告诉我们实践是常新的,解放思想的脚步一刻也不能停止。
    继续解放思想要求大学必须从满足现状、小富即安的思想状态中解放出来。当前,大学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着大量的新课题、新任务和新挑战,需要不断进行新探索和新实践,需要不断破除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陈旧观念,需要不断解放思想,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近年来,许多大学在人才培养、必赢在线注册,(中国)科技公司和社会服务,在队伍建设和党群工作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必须看到,高等教育发展一日千里,大学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严峻的形势要求大学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忧患意识,增强危机感和使命感。
    继续解放思想要求大学必须从“官本位”思维定势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大学是文化单位,是学术单位,讲求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讲究学术的积累和创新。文化的活跃性,学术的民主性是大学的基本理念之一。大学的产品最主要的是人才,是科研和学术成果。因此,大学的资源配置和制度安排都要始终为培养优秀人才,为占据科研和学术前沿的目的服务。培养人才,积累科研和学术成果需要一个过程,讲求基础性建设和渐进式发展。用行政命令式的方法,用搞突击式的手段,难以解决长久问题。要求大学的领导者真正理解现代大学的特点,深入思考大学的理念和功能,处理好管理者和教师及学生的关系,确立大学的领导和管理干部要为教师服务,教师要为学生服务,全校都要为人才培养和必赢在线注册,(中国)科技公司服务的理念。更好地发挥教师和学术组织的作用,处理好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关系,从“只唯上,不唯实”的有害风气中解放出来。
    继续解放思想要求大学必须从只重计划的制定、方案的论证,而不重视贯彻、不重视落实的形式主义思想作风中解放出来。要求大学领导和管理者走出会议室和办公室,到基层和群众中去,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

  二、从国家发展战略和国内外大学的发展趋势中思考学校的定位

    新世纪新阶段,大学都研究制订了发展规划,提出了奋斗目标。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为实现学校的奋斗目标,必须清楚本校的特点和发展优势,以及在我国和世界大学之林中所处的位置;必须站在创新型国家战略需求的高度,站在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高度来进一步思考学校的发展定位。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推进自主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必须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大学需要在高端技术和基础技术的研究开发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更要在科学探索、原始创新方面发挥作用。也就是说,大学必须在科学问题的研究方面、在技术创新方面下功夫、谋发展才有出路。为此,大学需要与时俱进修正自身定位,以建设创新型大学为目标,矢志奋斗。一是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引领而不是被动地跟随所在行业的科技发展;二是积极介入相关的科技创新体系,扩展研究范围;三是紧跟国家发展战略的新要求,适时调整发展方向,对传统学科的内容进行充实和更新,以促进老学科的新发展。
    大学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我们应该把大学的发展也放在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来审视,牢牢把握国内外大学的发展趋势,从而确定我们的发展目标和定位。目前,国内外著名大学在办学中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一是走特色发展道路的趋势越发明显;二是工科比例下降,理科、文科等学科比例上升的趋势越发明显;三是多学科之间交叉融合渗透的趋势越发明显;四是国际化战略趋势越发明显;五是建立大学自治组织的趋势越发明显。这些趋势应当引起大学管理者的注意,以此作为制定大学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的参考。

  三、在优势和劣势的比较中寻找新的着力点

    大学今后怎样才能走得更好,重要的一点是要在优势和劣势的比较中寻找新的着力点。纵向比较看成绩,鼓舞斗志;横向比较找差距,明确目标。每一所大学都有自己的优良传统和优势,有的具有光荣的建校史,有的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和人文环境,有的具有良好的师资和办学条件等等。在看到自身优势的同时,大学要特别注意自身存在的弱点和问题并加以改进和解决。

    1、明确方向,科学优化学科结构

    学科建设水平是一所大学综合实力的表征,也是大学提高其水平的龙头和关键。通过多年的建设和积累,不论是偏工科的学校,还是偏理科、或者人文社会学科的学校,不同程度都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新兴交叉学科薄弱,特色优势学科领域窄、涉及范围局限;学科点数量有所增加,但学科布局不够合理、发展不够平衡;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学科少;理工结合,学科交叉,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但有利于学科结合与交叉发展的措施,还不够落实。结合国内外科学技术发展的形势和著名大学的建设经验,根据国家关于学科建设的思路,大学应该认真分析学校学科建设的长处和短项,确立发展重点和努力方向。一是要把传统优势学科继续做强,使之更具竞争力;二是要加强特色学科(特色工科、特色理科、特色文科)和新兴学科建设;三是促进理工结合、文理结合、理工文结合,进而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四是要按一级学科进行学科整合,把分散的二级学科尽量集中起来建设。通过建设,实现理、工、文、管、经、法、教等相互渗透,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与扩展,形成相互支撑、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多学科体系,是大学今后一个时期学科发展需要思考的问题。

    2、加大投入,努力提高队伍水平

    近年来,大学在行业内知名度较高的学术带头人, 院士、国家级教学名师、长江学者和“杰青”数量都不同程度有所增加。但是,还应该在国内外顶尖级的专家学者数量上谋求发展,加强创新团队的层次和数量,以满足需要。同时,应该进一步加大培养、吸引和稳定拔尖人才的力度,创新思路,拓展渠道。否则,将影响已经在校骨干的稳定,又将影响后续人才对学校的信心。为此,大学要下大力气,加大投入,努力提高师资队伍水平。一是要尽快兑现以往的承诺,在住房、项目启动费、各项补贴等涉及到教师切身利益的政策上逐项落实;二是要认真总结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成功经验,瞄准国内外高层次年轻人才,下大功夫、花大本钱加大引进的力度,尤其要加大从国外引进人才的力度;三是注意对制度夹缝中的“弱势群体”的关心和支持。如密切关注“准院士群体”,这个群体年龄大约在50-65岁之间,他们有能力、有贡献,不是院士,又超过了申请“长江学者”、“杰出青年”的年龄,是当前国家和一些特殊政策照顾不到的一个群体,我们应该为这部分群体创造一个发挥其才能的机会和条件。

    3、以课程建设为突破口,培养一流人才

    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长期努力。大学要把课程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以课程建设为突破口,并把“教师上好课是第一位”的观念深入到每一个教师的思念观念中,落实到对教师的考核中。大学要选最好的教师上课,目标是多出精品课程,多出教学名师,培养一流人才。

    4、以基础研究为根基,以创新为生命,努力提高科研水平

    近年来,大学的科研经费增幅比较快、数量比较多,但是科研项目中重工程项目、轻基础研究;发表论文有较快增长,但高影响因子文章少;对基础研究投入不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相对薄弱;原创类成果和自然科学类成果少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建设一流大学,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水平是其主要标志。因此有人讲“基础决定水平,特色决定地位,创新决定前途”。为此,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要把基础研究、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到战略高度来抓。同时要争取参与国家大必赢在线注册,(中国)科技公司,争取在若干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领域承担一批重要研究项目,争取更多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以增强学校的发展后劲,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逐步形成以国家“97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主的基础性研究,以国家高技术“863”、“预先研究”为主的应用技术基础研究,以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国有大中型企业合作项目为主的应用研究的科研格局。

    5、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管理出效益。精细化管理是一所大学在资源有限情况下的必然要求。大学要不遗余力加强内部管理,使得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发挥效益。大学目前普遍存在如规范管理、精细管理不足;管理重心和决策重心偏高,机关一些部门和一些干部对待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处理得还不够好,管的多服务的少,管理方式方法还不适应学校发展的要求;办学资源的管理和配置不尽合理,教学科研用房偏紧等不适应大学发展的现象。
    因此,要解放思想,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在制度层面建立健全奖惩制度和激励制度,疏通干部上下交流的渠道。对于事业心和责任心不强、有小团体主义、办事拖沓的干部要加强教育,不称职的干部要及时撤换。对于有突出贡献的干部要及时奖励和提拔;要使领导干部在管理理念上要不断更新,在作风上不断加强。要以更强的事业心、更大的责任感、更好的服务心态和服务行动,搞好管理。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就是把有限的办学资源有效地利用起来。在教学科研用房、水电等基础设施分配、使用、管理上使之科学合理化。

    6、全方位实施国际化战略,努力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

    实施国际化战略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普遍做法。大学应从四个方面来全方位实施国际化战略,努力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一是教师的国际化,包括教师来源、教师受教育背景和教师学术水平的国际化(包括引进国外知名学者来校执教和到国外与同行合作研究);二是学生来源的国际化,包括与国外大学之间交换培养学生(要提供条件扩大招收留学生的数量,特别是多招收学位生);三是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国际化(通过定向培训师资,扩大学校双语教学以及全外语教学课程的数量,提高授课质量,鼓励使用国外原版教材);四是经常举办国际学术会议等活动,使教授担任国际学术刊物的编委或国际学术组织的负责人的机会增多。
    教师在国际同行中有发言权,有影响力,是一流大学的发展方向和主要标志之一。加大选派教师走出去访问、讲学、进行合作研究的力度,是国际化工作的重点;在校际层面上,要在主要发达国家中,寻找一些具有较高水平的大学与学校建立有实质内容的友好合作关系;在学科层面上,每个学科特别是重点学科,都要与国外具有较强实力的同行结为合作伙伴;在个人层面上,每一位学术骨干都要有在国外比较拔尖的学术伙伴。要充分利用参加国际会议、出访、考察交流等各种机会建立联系实现上述目标。

    四、在政策调整中寻求新的突破

    在实现学校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中,大学要充分利用政策的导向作用,强化政策的支持功能,在政策调整中寻求突破,努力形成广大师生安业乐学、健康向上的制度支撑格局。一是要认真地清理政策的落实情况,积极兑现政策性的承诺。对于能解决的,要减少繁琐环节尽快解决;对于解决确有困难的,要创造条件,克服困难尽可能解决;实在不能解决的,要及时做出解释,取得谅解,取信于民。二是要把有限的资源和资金向教学和科研单位及人员倾斜。三是改革不适应形势发展的制度和机制,如财务管理制度、人事制度等。四是要发挥特殊人群的作用。对有特殊贡献、突出能力和业绩的个人和群体,要有一定的政策倾斜。对于退下来的教授、副教授和中层干部,适合并愿意做学生工作的同志,通过返聘的办法用起来。五是要学习国家大部制改革的精神,整合一些机关职能部门,消除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现象。机关要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加强院系领导班子建设,充分调动院系等基层单位的办学积极性。

    五、在文化氛围的优化创新中寻求和谐发展

    校园文化是推动学校未来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参与国家发展战略、与国内外知名大学交流合作的精神基础,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精神支柱。在新的历史时期,校园文化的内涵也要进一步丰富和优化,“和谐校园”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新命题和新方向。各级领导班子要和谐,学校与学院要和谐,机关与基层要和谐,行政与学术要和谐,领导与群众要和谐,教师与学生要和谐,是大学建设“和谐校园”的指导方针。
    在继续解放思想中寻求新的发展,在国家发展战略和国内外大学发展趋势中深化学校定位,在优势和劣势的比较中寻找新的着力点,在政策调整中寻求新的突破,在文化氛围的优化创新中寻求和谐发展,是对大学面向未来发展道路的新思考,必将对推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为实现大学的奋斗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系必赢在线注册,(中国)科技公司党委书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