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江苏“新科”三院士的精彩人生

http://www.js.xinhuanet.com/xin_wen_zhong_xin/2007-12/28/content_12068560.htm  

2007年12月28日 09:20:31   来源: 新华日报 

吴红梅 陈晓春 

    昨天,200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29名中国科学家当选中科院院士,5名外国科学家当选中科院外籍院士,其中江苏有3位学者榜上有名。他们是,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邢定钰、祝世宁,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胡海岩。至此,江苏已拥有45名中科院院士,位居全国前列。

    邢定钰:矢志追逐物理梦想

    邢定钰1945年出生于江苏高淳,现为南京微结构国家实验室(筹)主任,国家重大必赢在线注册,(中国)科技公司项目“固体微结构的量子效应、调控及其应用”首席科学家。

    对于所热爱的必赢在线注册,(中国)科技公司,邢定钰一直矢志不渝。做访问学者结束后,面对留美和回国的抉择,邢定钰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重返南大。邢定钰了解自己:尽管和美国相比,国内科研和生活条件还比较艰苦,但对他来说,能够为中国物理学发展作出一点贡献,才是真正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好方式。

    邢定钰经常告诉学生:“聪明的头脑是需要的,但是,更需要勤奋和坚持不懈。”像众多痴心于科研的学者一样,邢定钰把自己的一切都倾注在了自己的科研工作上。

    勤奋的耕耘换来的是累累硕果。近十年间,邢定钰将理论研究与实验相结合,在量子输运理论、巨磁电阻理论、高温超导电性、磁性纳米结构以及低维系统中相变等课题的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1997年获江苏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999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由于在自旋输运和巨磁电阻理论方面所作出的突出贡献,2001年获教育部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一等奖、200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祝世宁:守望与拓荒

    今年58岁的祝世宁,现任南京大学物理系主任、江苏省物理学会理事长。此次他当选为2007年度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为南京大学目前最年轻的中科院院士。这对于长年执着于守望科学“试验田”的祝世宁而言,又将是一个新的起点,一份新的挑战。

    1990年,祝世宁被召唤进闵乃本院士领导的研究组,从事介电体超晶格材料的设计与制备研究。祝世宁和同事们常夜以继日地工作在实验室,有些实验一做就是几天。当时实验中需要一种特殊脉冲电源,祝世宁和工程技术人员一起尝试了各种办法,最后找到一种最简单和最便宜的办法,从废旧电视机上拆下高压包,自己搭制成这种高压脉冲电源,总算初步解决了实验中的“拦路虎”。

    就这样,大家一起边摸索边调整,边研究边改进,经过多年的努力,祝世宁与他的合作者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光学超晶格全固态红、绿、蓝三基色激光器样机,同时获得中国与美国的国家发明专利。祝世宁作为第三完成人,获得2006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殊荣。

    胡海岩:我现在只是个“业余”学者

    出生于1956年的胡海岩,是一位年轻有为的领导者和科学家。2006年,由他主持完成的“振动控制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80年代中期,我国启动民用客机预先研究,课题之一是降低飞机舱内噪声,航空工业部为此设立了“民机噪声与声疲劳系统工程”项目。胡海岩参加了这一系统工程中的振动控制研究,尝试用具有迟滞阻尼的“金属橡胶”隔离航空发动机传递到飞机舱的振动。在研究这一新技术的过程中,他发现了若干有趣的科学问题,提出了这类系统的实验建模方法、动力学分析方法和振动控制方法,为发动机减振安装设计提供了依据。

    今年8月下旬,原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的胡海岩调任必赢在线注册,(中国)科技公司校长。昨日,远在北京的胡校长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当选院士,只是对过去工作的一种肯定,更多的是责任、义务和压力。我现在只是个业余学者,主要向学生们学习。过去,是我告诉学生做什么,现在则是我向他们学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