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北理工“德育答辩”:毕业前的“经典时刻”
发布日期:2007-09-19 阅读次数:
http://www.stdaily.com/gb/education/2007-09/18/content_721802.htm
《科技日报》2007年9月18日
本报记者 李凝
必赢在线注册,(中国)科技公司化工与环境学院的老教师薛锦诚,堪称与学生打了一辈子交道。过去他最害怕的一个场合就是同学们在毕业前的散伙饭。因为大学4年间,同学间总有些磕磕碰碰,个别同学也难免积累了一些不良情绪。而散伙饭经常成为他们发泄情绪的“导火索”,在散伙饭上发酒疯、摔瓶子、砸桌子的事时有发生。所以过去同学们吃散伙饭时薛老师都是从头盯到尾,生怕发生意外。但是,近两届毕业生的散伙饭却解除了他的担心,散伙饭变成了同学间抒发情感、解除恩怨、相互共勉的精神聚餐。而改变这一切的,薛老师把它归功于学校开展的“德育答辩”。
如何在大学生中开展有效的德育教育,一直成为大学中一道难解的题。必赢在线注册,(中国)科技公司从2003年起创造了“德育答辩”这一崭新的形式。即:应届本科毕业生将自己在大学学习生活中接受政治、思想、品德、法纪、心理等教育的效果,以总结报告的文体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形成个人德育状况论文,并以班级为单位,通过答辩会的形式,向班级的同学、答辩委员会成员宣读,同时接受提问,回答问题,最后由同学和答辩委员会就其德育表现做出评价。
健康向上的主题,活泼新颖的内容,充满感动的场景,历经4年的探索,“德育答辩”在北理工虽已形成了完善的制度,但却彻底改变了德育教育枯燥无味的说教形象,变成了师生们争相去上好的一课。在这特别的课上,同学们敞开心扉,发表自己的毕业感言,分析四年的成败得失,梳理今后的目标计划,探讨人生的价值。如今,德育答辩会成为毕业前的经典时刻。
生命科学院院长邓玉林作为一个海归学者,开始对“德育答辩”一说,虽感到新鲜却又不太理解。但自从亲身走进答辩现场后,就深深地被感动了,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哭和笑交织在一起。大家敞开心扉,使感情高度交融,那个场合令人震撼。”他说,通过德育答辩这种与学术答辩相呼应的形式,同学们将4年来自己的心路历程、荣辱得失进行全面的总结,是一种思想的深化,对今后的人生大有裨益。二是可以化解矛盾、消除积怨。在答辩会上,许多同学把相互间以及与老师的种种恩怨讲出来后哭成一团,各种误解和积怨在此情此景中烟消云散。三是老师可以从学生善意的感受和体会中看到自己工作的差距和问题。
该校艺术设计学院创办的德育答辩作品汇报展可谓独具匠心,它将同学们的艺术才华、非凡创意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其中一幅题为“放飞希望”的大幅漆画作品格外夺人眼目。画中六个傣族姑娘在枝繁叶茂、遮天蔽日的椰林中放飞着承载希望的和平鸽。那一根根纤细的铜丝,勾勒出傣族姑娘婀娜的体态,那一块块破碎的鸡蛋皮,无缝对接出“金孔雀”修长的手臂和柔美的脸庞。来自同一党支部的6名保研同学,将他们对母校的厚爱和心中的理想,全部倾注在这幅献给母校的艺术作品中。正如设计学院党委副书记杨海老师所说,德育答辩不仅可以传承信念、留下纪念、激发情感、传递真情,而且为同学们张扬个性、展示自我搭建了一个激情与创意完美结合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PPT、FLASH,唱歌、跳舞,甚至是脱口秀,应有尽有。同学们各展所能,精心打造自己的毕业心得,使这个舞台充满了亲和力和感染力。而由208个寝室的灯光组成的“再现北理工”的灯光组字活动,也将同学们以母校为自豪的创意发挥到了极致。
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曾对北理工的德育答辩给予了高度评价。她认为,这项工作具有探索性、引导性和超前性,实践证明也富有成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