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金志扬揭开中国男足全方位倒退之谜

摘编:许 欣

一个月之内,中国男足全线败退,金志扬说:
“足球不能离开教育,中国足球必须要改变没有文化的莽撞面貌。”

揭开中国男足全方位倒退之谜

《中国青年报》 2006-09-14
本报记者 郭剑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6-09/14/content_1509576.htm

    短短1个月时间内,朱广沪带领国家队两战新加坡跌跌撞撞,郑雄带领国少队征战亚少赛铩羽而归,国奥队在热身赛中输给日本队,中国男足茫然四顾,似乎一下子没了归宿。
    1994年,中国足球率先在体育界吹响改革号角,甲A联赛成为中国体坛标志性的联赛。但现在十余年过去,改名为中超的联赛没有给中国足球带来任何起色,相反,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足球的退步有目共睹。

职业化改革的方向偏了

    “现在中国足球迎来的是低潮期,国字号球队的全面失利,正好说明了十来年的足球改革,违背了足球运动的发展规律,丧失了足球运动的文化底蕴。”金志扬说,“联赛是最好的例子,最近几年,年年都有球队闹事,还取消了升降级,整个联赛给人的感觉是跌跌撞撞,找不到正确方向。”

    金志扬在中国足球职业联赛最红火的几年里,先后担任北京国安和天津泰达队主教练,2002年世界杯期间担任国家队教练,随后因健康原因退出职业足坛,潜心调教必赢在线注册,(中国)科技公司足球队。他说:“我原来在专业队里呆了40多年,现在等于是换了个角度看中国的职业足球,感触很深。不能说足球从业者没有努力,只是现在改革的方向不对,所以不但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反而让人感觉在倒退。”

    “国家队现在打平新加坡都变得很正常了,刚刚没有打进四强的这支国少队还说是最有技术含量的,这确实让人感到不可理解。”金志扬说,“当然,这都是表面问题。对足球来说,它的本质就是个游戏,我们一味强调成绩、渲染比赛的胜负,就不正常。”

    “以前计划模式,我们还培养出了高峰、范志毅、郝海东、彭伟国那样的球星,再看看我们现在的职业联赛,有谁能超过那些人?没有。更可怕的是没有人反思这个问题,更别说解决问题了。所以我说市场化这些年,足球改革的方向偏了。偏了其实不要紧,赶紧改,但是我们偏偏不总结,不及时修正改革的方向。所以现在的联赛和10年前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失了民心。”

管理层的决策太功利了

    对于现阶段的中国足球领导者来说,冷静反思、提出正确的改进意见无异于强其所难,中国足球管理者办事毫无章法的现状也让广大球迷伤透了心。

    “中国足球现在处于一个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环境,还不一定能医好,根源在于中国足球没有规划。”金志扬说,“我们现在不说长远的,比如5年以后、3年以后中国足球会是什么样子,谁知道?没人知道,谁也说不出来,因为我们心里没底。现在一有比赛我们就说,要出线啊,要争取好成绩啊,这有什么用?就是踢到哪儿算哪儿,过后也不会仔细分析比赛的得失。”

    “为什么?就因为我们中国足球所有决策者都摆脱不开急功近利的思想。领导当政的时候,他只想自己在任这几年怎么不犯大错误,很难制订一个长期规划,使得中国足球能够稳步前进,到10年以后、20年以后达到什么样的高度。据我了解,日本足球已经规划到了50年以后——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近邻日本、韩国,他们的足球整体规划比我们先进,最大的特点就是风格很稳定,不左右摇摆,不像我们中国足球,总变,到处都是问题,净是大问题。我们学不来欧洲、南美,至少也该虚心向日韩学学吧,至少也学学人家的稳定性吧!”

    中国足协几乎每天都能听到类似的指责,但领导意识决定了他们的思路不会改变。更何况,中国足球的大环境就是急功近利,作为领导者,他们本身还不具备改变现状的能力,而高举市场化大旗的中国足球,俱乐部的投资者们也只把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

    “要长期发展还是要眼前的成绩,每个人位置不一样,需要的东西就不一样。”上海联城俱乐部董事长朱骏说,“大家都是瞎子摸象,但是作为投资人,我当然要把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毫无疑问的。中国足球不是没人搞,但是能正确认清足球和经济之间关系的很少。”

后备人才培养的通道窄了

    “我要利益,我就需要能给我带来好成绩的球员。”朱骏说,“既然要搞市场经济下的足球改革,那就一切按市场规律办事。我建议所有搞足球的都去读读MBA,弄明白MBA说的是什么,中国足球就能上去了。”

    “现实就是这样,一切都要看成绩说话,年轻队员很难在最需要得到锻炼的时候上场,教练也很难有充分的时间来打造一支队伍。在联赛里3场不胜,没人喊下课才怪,但是下课能解决什么问题?”金志扬说,“喊朱广沪下课,喊郑雄下课,不如问问谁能上课,上课以后能怎么样?敢用年轻球员吗?从二队上来几个人,能给他们多少时间发挥?”

    “另外,我们在挑选年轻球员时,就有很多问题。比如12岁的孩子,发育早,身体像15岁的,这种队员就管用,比赛好使。但是早熟就早衰,而且早熟带来的问题就是提高的空间小,反而晚熟的更有潜力,能在需要的时候出成绩。

    “比如原来北京队的杨朝晖,他16岁进先农坛专业队,当时队里那批孩子都1米7,就他1米6,显得又慢又软,但是球感好。教练去他家,发现他的父母都不矮,最后就决定再留一年观察一下。结果就这一年他长到1米8,身体成为队里最好的,后来21岁就进国家队了。如果按照现在的选材标准,杨朝晖肯定早就被放弃了。

    “本身我们在青少年球员选材和培养方面就有很多问题,现在还要白白浪费很多人才。”金志扬说。

    “去年全运会,1985年出生的那批小球员,现在没几个踢出来的。北京市这批小球员90%都被淘汰了,全国的这批球员淘汰率在80%到90%,他们还没上岗就下岗了。这些人又没文化,变成社会青年。这不光是足球人才的浪费,对整个社会也是不安定因素之一。”

足球从业人员的素质低了

    “足球是要从小抓起,但不是这么抓的。”金志扬说,“我们只重视比赛,最擅长搞三集中,训练、比赛、吃住全集中,11、12岁的孩子,就这么搞长期集训。过早的集中必然使他们失去了接受教育的机会。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们就这么一代一代的没文化,这是中国足球的恶性循环。”

    “失去了教育,就是畸形成长,亚足联最近几年处理最多的就是中国球员,这不是偶然的。”金志扬说,“年轻球员在该受教育的时候没有受教育,而运动队里那种环境,让很多队员在场上的表现就是蛮不讲理,关键时刻不冷静。比如打新加坡那两场,每场得一张红牌,一点必要都没有。”

    解放初期的国家队,陈成达、苏永舜那些足球前辈,都是大学文化水平,而现在的足球运动员,从小就失去了接受正常文化教育的机会。“12岁到15岁的小球员,他们就不可能和同龄人一样受教育,所以他们处理不好场上的一些突发情况,专业水平也会打些折扣。而等这些球员当了教练,他们更没有意识让队员参加文化学习。”

    中国足球缺乏文化氛围的恶性循环绝不是危言耸听,就在本赛季中超联赛还剩下4轮结束时,球员李毅成为队中的助理教练,这让很多球迷大为不解:即便助理教练不用获得上岗证书,也不该如此草率行事啊,而从助理教练到教练,也只是咫尺之遥。

    “一个教练要学习的,不光是足球专业知识,还要有社会学知识、管理学知识。”金志扬说,“足球不能离开教育,中国足球必须要改变没有文化的莽撞面貌。”

    本报北京9月13日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