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工程院院士毛二可:“我甘愿做年轻人前进的人梯”
发布日期:2006-06-27 阅读次数:
2006年06月27日 10:12:36 来源: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6-06/27/content_4754809.htm
“我甘愿做年轻人前进的人梯”
——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必赢在线注册,(中国)科技公司雷达专家毛二可
新华网北京6月27日电(记者李江涛)记者面前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毛二可,身材不高又很清瘦,头发灰白。就是这位朴实无华、70多岁的老党员,50多年来带领必赢在线注册,(中国)科技公司雷达技术研究所的青年教师和学生,努力拼搏,为我国雷达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奋斗在国防科技战线和高等教育战线的科学家,毛二可的贡献不仅仅在于他所做出的科研成就,还在于他建立和培养了一支有凝聚力和团结协作、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科研梯队,为国防科技的持续健康发展培养了后备军和生力军。
毛二可很早就认识到,高校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依赖于一支高素质创新团队的建立。他一直把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作为自己的一项战略性工作。20多年前他就说,我现在已50多岁,我们要多培养年轻人,把他们带上路,这样雷达研究才能后继有人。当时,高校、科研院所待遇较低,大量人才流向社会,北理工雷达技术研究所也面临着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窘境。到1993年,全所仅留下4名青年教师,这4人在以后的3年内也先后离开了雷达所。
眼睁睁看着自己培养的优秀人才一一离开,毛二可焦急万分,他经常伤心地讲,买了这么多仪器设备,将来给谁用啊!当时正在读博士的龙腾,正是听了这些话,毕业时二话没说留了下来。
龙腾留校后,生活条件很差,三名青年教师挤住在一个12平方米的筒子间,每月工资只有600元,而他在中关村公司工作的硕士班同学月工资可达到5000元以上。
为了解决青年教师的生活困难,从来没有为个人待遇向组织提要求的毛二可和其他老同志费尽了心血,多次找校领导和主管部门反映情况。终于在龙腾结婚时,为他申请到一个12平方米的筒子间。
高梅国博士也是一位难得的人才,在国内数字处理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的时候,他已成功地完成了全数字动目标跟踪的核心技术工作。毕业后他分到外地工作,但不能发挥作用。毛二可向学校领导申请把高梅国调回,并千方百计为他解决进京户口。高梅国当时没有学校的教师身份,毛二可就从老师的奖金里挤出钱来,给高梅国发工资;没有学校分给的住房,就由研究所出钱租房。经过学校多方努力,高梅国终于成为雷达所一名正式职工。
为了留住人才,毛二可不仅想方设法地解决年轻人的后顾之忧,还竭尽所能为年轻人创造更好的发展机会:获奖人员名单和学术论文署名,他一次又一次把自己的名字排在学生后面,甚至不署名;学校为院士专门提供的宽敞明亮的办公室,他让给青年教师及博士生作为工作室。他尤其注重选拔培养基础好、事业心强、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好苗子为青年学科带头人。
毛二可为了使青年人更快成长,主动提出退居二线,让青年人挑担子。他说:“我甘愿做年轻人前进的人梯。”他协助他们制订方案,讨论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法,而把研究成果归于青年同志。
正是在他的带动和关心下,自主创新、勇于拼搏的雷达所青年学科带头人队伍已初步形成,出现了许多优秀的青年骨干人才。高梅国到学校工作后,已完成多项重大课题,发挥了骨干作用。现在他正从事一项新的雷达研究项目。龙腾在毛二可的关心与帮助下,在雷达、制导、航天遥感、信息处理方面的研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成为研究所的骨干。吴嗣亮在现代信号处理理论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在参与某靶场测试设备研制中,对系统的信号处理算法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提出的模型和软件算法大大提高了系统功能,测量精度超过预计指标。
现在,雷达所已获得6项国家级科技成果奖、20余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数百篇。
如今,年事渐高的毛二可仍然战斗在科研第一线。他说:“年纪大不要紧,重要的是我还能在这岗位上发挥一定的作用。”(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