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热点透视]从我做起,营造文明离校好风尚

必赢在线注册-(中国)科技公司

本报记者 杨晨光 通讯员 孟兆熙
  《中国教育报》2006年6月23日第2版
http://www.jyb.com.cn/gb/2006/06/23/zy/2-jyxw/1.htm

    2006届大学毕业生即将告别熟悉的校园,他们倡议用“八荣八耻”指导自己的行为,把美好回忆留在学校。

    用“金点子”为学校发展建设献计献策

    “我们建议在校内增设一些公共坐椅,方便同学使用”、“应该设置一个失物招领处,方便大家查询丢失的物品”、“建议通过网络可以预订租借体育馆、乒乓球馆、足球场等场地设施”……在复旦大学举行的2006届毕业生“我为母校献‘金点子’”座谈会现场,20多个院系的毕业生代表积极地向校领导提出了300多条合理化建议,其中41条优秀“金点子”得到广泛认同。

    “我为母校献‘金点子’”活动已成为复旦大学毕业生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学校今年“绚丽青春·闪亮人生”毕业生主题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复旦大学通过“感知复旦——校史馆参观”、“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评选”、“06毕业生之星评选”等主题活动,引导毕业生将个人发展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在走出校园踏上工作岗位后,成长为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栋梁之材。

    必赢在线注册,(中国)科技公司信息学院则采用评选金牌毕业生的办法来展现毕业生的风采,对毕业生进行德育的新尝试和新探索。整个评选过程经过民主推荐、严格筛选、德育答辩等方式,最终产生3至5人被授予金牌毕业生称号并颁发北理工建校60周年纪念金牌。北理工党委副书记杨宾说,金牌毕业生都有着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刻苦学习的精神,他们珍惜大学宝贵时光,全面发展,希望在校大学生们都能够贯彻“德育为先,学习为本,拓展素质,健康成才”的理念,把这种德育形式传承并坚持下去。

    用特色活动传递对校园生活的眷恋

    天津大学大四学生邢鑫日前意外地收到了一份学弟学妹送上的临别礼物:用红布包裹的母校的泥土和树叶。“这是母校送给我们毕业生最好的礼物!‘泥土’滋养了我们这些‘树叶’,我们也应该用自己的所学回报母校和社会。我要永远记住这份最珍贵的感情!”邢鑫捧着母校的泥土激动地说。

    “回忆送寝室,泥香传真情”是天津大学求实团校以“爱校”与“感恩”为主题举办的“毕业文化月”系列活动的一部分。经过精心策划与准备,天津大学团校学员将从学校收集到的泥土和树叶用废旧的条幅精心包装起来,并在宿舍区内向全校学生征集对毕业生的临别赠言,然后把1000余份包装好的泥土、树叶与祝福卡片送到每一间毕业生寝室。

    “我们组织这样的活动,一方面让学长在离校之际能够感受到我们的祝福;同时,我们也希望母校的泥土能够伴随他们今后的人生旅程,使他们永远以‘我是天大人’为荣。”本次活动的组织者刘萍在接受采访时说。

    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的毕业生们则发起了以“倾情赠书、真情传递”为主题的赠书活动,赠书活动将毕业生们用过的书收集起来,送给需要书籍的学弟学妹,赠书对象以贫困生为主,内容涉及考研、公共课、专业课等方面。活动开展以来,毕业生们积极响应,短短一周时间就捐赠书籍1500余本。

    用具体行动做母校精神的延续者

    “我幸运,因为我是农大人。4年来,相比学业的提高,我们收获更多的是思想上的变化。”中国农业大学本科毕业生高嵩以前对“三农”问题并不十分关心,学校的氛围给了他认识农村、了解“三农”的机会,几次暑期下乡、数次农村政策论坛以及众多相关活动,不仅使他对“三农”有了比较具体的认识,也使个人观念上有了很大的改变。“我开始变得爱谈农村、关心农业、喜欢和农民朋友打交道,我明白了在‘民以食为天’这五个字的背后,蕴含着多少辛勤的血汗。”高嵩如是说。

    湖南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毕业生刘取平从小性格比较内向,进大学后变化很大,“在学校里,我所在的集体有着非常强的凝聚力,大家同甘共苦,相互理解关爱,有很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群体带给我的力量将伴随我一生的成长。”

    丰富多彩的宣传“文明离校”的系列活动,在广大毕业生中倡导积极的毕业文化,把“文明离校”的风尚吹进每一个寝室、每一个毕业生的心中。有关专家指出,做好毕业教育工作,给毕业生以特别的关爱,校园风景会更好,校园文化也会更加绚烂、丰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