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晨报]万余探头保驾高校

必赢在线注册-(中国)科技公司

《北京晨报》 2006年3月24日

http://www.beijingdaily.com.cn/WLZB/20060324/GB/WLZB^1686^4^24R105.htm

■九成学生更感安全  ■五成学生怕泄隐私
 

核心提示

高校织就安全网

    2001年,北京市启动了“高校科技创安工程”。截至去年年底,共动用资金1.8亿元,安装摄像头万余个。由报警系统、摄像头、监控室组成的一张高科技安全网络,基本覆盖了北京所有公办高校。2006年的第一个学期开始,各高校的安全情况如何,学生对此的反应又如何呢?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北大、北航等北京多所大学,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高校探头·现状

重点区域

安装到位

    学校门口、主要路段、食堂、教学楼、宿舍楼门口、财务科等重点防范区域都安装探头。

初衷:锁定校园贼影

     瞅准了大学生的防范意识较弱,北京市各高校成为盗窃案比较多发的地区。这类案件在食堂、教室、图书馆出现的频率很高。手机、笔记本电脑,因为易携带且价值较高,成为偷盗者最为心仪的“猎物”。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卫处袁处长,长年从事高校安全工作,他告诉记者,犯罪分子普遍年龄偏低:“这些年,我们发现,在作案时他们会打扮成学生模样,背着书包,很容易让学生们降低对他们的防范心。”

安装:覆盖道路建筑

    新学期伊始,必赢在线注册,(中国)科技公司的学生发现,校园的道路两旁出现了一些“不亮的路灯”,其外形与路灯十分相似——“灯柱”顶端,是一个半圆球体的黑色玻璃罩。这种“不亮的路灯”的“灯罩内”便是一个摄像头,其旋转角度能达到360度。

    在记者走访的北航、理工、外经贸、北大、人大等5所大学中,在人员流动性大及密集区域都能见到摄像头的“身影”:大门及主要路口路段;食堂门口及内部;教学楼的楼梯、走廊;宿舍楼门口及大厅;办公楼的出入口、楼道及财务科等重点防范区域,部分学校在教室、阅览室也有安装。

    北航安装摄像头320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二期工程完成后,摄像头达到404台,清华大学安装数量近千台。据了解,各高校使用的摄像头旋转角度、变焦范围有所不同,造价从5000到1万元不等。

效果:发案明显下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理工大学在众多高校中较早开始安装工作。2003年年底,必赢在线注册,(中国)科技公司监控系统一期工程竣工后,与往年同期相比,治安案件发案率下降了33.3%,火灾事故下降了78.8%。利用其防控系统,北京联合大学曾抓获了在十几所大学作案百余起的惯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卫处袁处长告诉记者,本学期开学一个月以来,整个学校只报案一起。“按照经验,以前每个月至少也要有五六起。”

    对于校园而言,安装摄像头不仅能震慑犯罪分子,同时可以保存作案现场资料。通常情况下,各学校对监控录像作7到15天的保存,以保证学生报案后可以及时调出。对于与已经报案的案件有关的录像,学校会作长期保存,以供公安机关提取证据。

高校探头·体验

录像调出记者身影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402个摄像头的录像汇集于总监控室,由4名保安24小时轮班监控。

监控:4人昼夜轮班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来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设在保卫处的总监控室。监控室门外“监控重地闲人免进”的牌子十分醒目。推开门,首先看到的是占据一整面墙的电视屏幕。正中的主屏幕上,正显示学校北门一施工工地的情况。其左右各有16个小屏幕,分别显示教学楼楼道、各路口、大门的情况。据屏幕大约一米远,并排放着8台电脑,其上分别有不同摄像头的分画面。两位身着制服的女保安正坐在电脑前,通过操作台在各摄像头之间切换。两名女保安,一个21岁、另一个19岁,虽然年龄小,但通过她们已经抓到了多名犯罪嫌疑人。“做这个工作时间长了,看一下就能辨别出哪个人的形迹比较可疑。”一名女保安告诉记者。保卫处袁处长告诉记者,考虑到监控工作需要较大的耐心和细心,他们特意请了4位女保安,专职在白天进行监控。

    全校404个摄像头拍摄的录像汇总于此。同时,24小时,有4个专职人员白天夜晚轮班。同时校园报警电话安装在监控室,一旦有突发事件,工作人员可以随时将摄像头对准,同时对人员进行整体调配。

录像:发现记者身影

     为了证明该系统的有效性,记者向工作人员提出希望看到自己进入学校时的录像资料。在询问了记者进入学校西门的时间后,工作人员随即将记者带到一间办公室。通过电脑将该时间段的录像资料提取出来,并要记者在一旁等候一会儿:“因为可能涉及别的学生隐私,我要先看一下,把有关你的截下来。”几分钟后,屏幕上出现记者从西门走进学校,在门口向保安询问保卫处地址的20余秒画面。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除了保卫处的工作人员,其他人不得进入。即使来报案的学生,也只能在另外一间办公室,通过电脑看到与案情有关的某一时段录像。同时,为了保证电脑中保存的录像资料不外泄,监控室电脑系统单独铺设光缆,与校园网以及外网并不连接。

高校探头·调查

五成担心泄露隐私

    被调查者主要担心非工作人员进入监控室偷看及恶意盗取监控录像,泄露个人隐私。

九成:安全感增加

    记者对北京10所学校一百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其中91%被访者认为,安装摄像头后感到更加安全。一些通过摄像头破案的学生,对于其作用感触更深。在显著位置安放的摄像头让学生们感觉到对犯罪分子起了某种程度上的威慑作用,在夜间出行或者偏僻道路上安全感增加。

    同时,有学生在调查中表示,曾经在报案后被告知摄像头当时正在维修中,无法提取录像。“究竟有没有投入使用,有没有专人进行防控,这是我们非常关心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位同学说。

一成:不知装探头

    在回答“是否知道学校安有摄像头”时,有一成学生表示不知道,还有不少人说,即使安装也没有作用。对此,袁处长表示,学生的防范意识“太薄弱”,“我们发现用书包占座,四五个小时都不会来拿,多危险。”学校虽然相对人员成分较简单,但随着各种办学形式的出现,学校内的人员流动性大大增强,安全问题不可小视。

半数:担心泄隐私

    49%被访者提出了对于隐私问题的担心,他们主要担心非工作人员进入监控室偷看及恶意盗取监控录像、泄露个人隐私。

    调查中,中国人民大学一位大四女生告诉记者,看到教学楼的教室里安装摄像头,她感到有些别扭:“上课时,老师讲课比较放得开,课堂氛围很轻松。若有摄像头监视,总觉得会拘谨。校园中情侣之间总会有些亲密的动作,看到摄像头会担心自己被拍下来,流传出去。”

    对此,79%的被调查学生表示,学校应该公示出摄像头的安装地点以及工作时间,同时采取了哪些保密措施。“这些信息的公开能让我们更安心。”

●探头·故事

“小迷糊”找书包

    北京大学二年级的小楠,因为经常丢三落四被同学称为“小迷糊”。去年10月份,她回到宿舍时,突然发现自己两手空空,出门时,带走的装有笔记本电脑的书包不知道被她落在了哪里。学校保卫处接到报案后,工作人员按照“小迷糊”提供的路线,为她找出了这段时间的监控录像。最后发现“小迷糊”下课后,将书包放在桌子上并没有拿走。“一个男同学发现后交给了教学楼的工作人员,我的笔记本就这么失而复得了。”

校园内凌晨分赃

    2005年5月30日凌晨5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校园内十分安静,很多学生还在梦乡之中。监控室内,工作了一夜的两位保安通过摄像头,发现4个形迹可疑的男子分别从学校的两个门进入学校。摄像头立即锁定4名男子,最终他们在草坪处会合,同时从兜里向外掏手机等物品。监控人员意识到他们可能在分赃,立即通知了保卫队队员。就在4名男子准备驾车离开学校时,将其擒获并送至派出所。

    原来,这4名男子凌晨刚刚在昌平某小区内抢劫一名女子,他们认为大学内人少相对“安全”,便来到学校内分赃。这4名男子在一个月内,团伙连续抢劫4起,当时正在被昌平警方通缉。

学生争议

宿舍楼道

能否安装

    2005年,关于宿舍楼楼道是否应该装摄像头一事在大学生中引起了一场广泛的讨论。讨论起源于一篇关于北京某高校在女生宿舍楼楼道内安装摄像头的报道。记者近日来到报道中提及的学校,据该校同学讲,曾经有过这样的传闻,在网络上引起了一番讨论。争论主要关于这样做是否侵犯学生的隐私。“宿舍对我们这些外地学生,就像一个家,在家里安个摄像头,多别扭。”一位在读大三的女生告诉记者。

    据了解,最终该校并未安装。而记者从其大学了解到,因为看到学生关于此事的讨论,很多大学都打消了在宿舍楼道里安装摄像头的想法。

专家观点

为了安全

应该接受

    中国人民大学一位社会学家表示,大学校园安装摄像头的问题应首先看其目的。出于安全目的安装,其作用是积极的,作为学生可以接受。“但出于监视目的,就让人不太能够接受了。”校园内,存在公共范围和个人范围两个不同的区域。作为学生,会反对在其个人范围内安装。但实际工作中,两者之间的界限十分模糊,判断起来存在很大困难。这也是目前对宿舍楼道是否应该安装存在争议的主要原因。

隐蔽安装

应该公示

    中国政法大学一位法学家表示,目前,在公共场所安装摄像头,不能隐蔽起来,如果隐蔽安装应该公示。对于录像保存应该严格管理,防止外泄。对于学生议论集中的教室、自习室,专家表示,对于是否侵权界定起来存在一定难度。主要因为教室介于公共场所和私人场所之间。

链接·名词

高校科技创安工程

    为解决校园防范面积大、防范盲点多、防范人力不足、犯罪分子手段多样化等一系列校园治安保卫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于2001年5月启动了高校科技创安工程,在高校中建立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该工程是以提高安全防范措施的科技含量为重点,以技术防范为途径,以中央监控室为纽带,以全校范围的电子监控为辐射的新型校园安全防范体系。整个体系包括门禁系统、摄像系统、巡更系统、报警系统等多个部分。

    截至去年年初,包括北大、清华、北航、北理工在内的43所高校已经完成科技创安工程,在校园内布下了摄像探头、自助报警器、中央监控室等,以科技手段对校园实施全面监控。

链接·案例

亲昵动作被公开

    2002年3月,上海两名学生晚自修时,在有20多名学生上课的情况下,在教室后排发生的亲吻亲昵举止被学校监控摄像镜头摄下。2003年4月7日,上海复兴中学以《校园不文明现象》为题,集中播放摄录的包括以上行为片段在内的校园不文明现象。2003年8月,两名高中生正式向上海市虹口区法院起诉,认定上海复兴中学侵犯了隐私权、名誉权、人格权,要求在报纸上公开道歉,并在校园布告栏公开张贴书面道歉声明7天以上,赔偿精神损失5000元等。

    2004年8月,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法院做出一审判决,原告提出的赔礼道歉、索赔5000元等诉讼请求被全部驳回,法庭同时也认为上海复兴中学有值得改进完善其教育方式的地方,但这些不构成侵权。

教室装上摄像头

    江西农业大学某学院一位老师日前任由两位学生在课堂上睡觉,教务人员通过监控摄像头发现后,立即通报批评。江西农大在31个多媒体教室里安装了摄像头,教管人员无须坐进教室,只要鼠标轻点,即可对课堂教学进行全场监控,课堂纪律明显好转。此举在校园内引发一片议论声。

    江西农大教务处长许祥云说:“用摄像头监控教学质量、课堂秩序,把原来巡视、听课等现场的、人为的、一次性的监控变为远程的、机器的和长期性的监控,效率很高,效果也很好。”

    然而,有的老师认为,装摄像头是学校对老师不信任的一种表现。

    许多同学认为摄像头除了监视老师,对学生也是一种约束。他们表示,这种做法让课堂更加透明了,不认真听课、迟到早退都行不通了。

  本版撰文 实习记者 张睿

  网络编辑:彭晓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