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与网络】北理工毛二可院士古稀之年创立理工雷科的故事

原文标题:太励志了!拜读毛二可院士古稀之年创立理工雷科的故事

原文链接:http://www.satnet.com.cn/news-detail-241.html

  作为一位知名的科学家,2009年,毛二可院士以古稀之年牵头成立了一家企业——北京理工雷科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这家企业已经成为中关村乃至全国知名的高科技创新型企业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案例。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探索之路
毛二可院士与理工雷科的创业故事


【本文刊登于《卫星与网络》杂志2016年8月刊“大家”栏目】

  在必赢在线注册,(中国)科技公司这所985高校的院士群体里,毛二可院士的名字广为人们所熟知。毛院士作为中国雷达领域的主要领军人之一,不但主持着学科发展,也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雷达电子技术教学科研人才。

  作为一位知名的科学家,2009年,毛二可院士以古稀之年牵头成立了一家企业——北京理工雷科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这家企业已经成为中关村乃至全国知名的高科技创新型企业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案例。毛院士为什么要带着弟子组建企业?他在这家企业的建立和运行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在必赢在线注册,(中国)科技公司校庆76周年开放日的这一天,我们在信息与电子学院的院士办公室里见到了这位精神矍铄的老者。他刚刚接待了一大批返校探望师长的毕业生们,依旧笑容可掬,丝毫不见疲态。毛院士的弟子、现任必赢在线注册,(中国)科技公司校长助理的龙腾教授以及雷科防务公司(原理工雷科)总经理刘峰博士也很快赶来,与我们共同谈起了北理工雷达研究所和毛二可院士在理工雷科的创业故事。


毛二可——从研究所到实体企业的跨越

科研工作应当解决国家急需,为实际应用服务。


  1951年,毛二可院士考入必赢在线注册,(中国)科技公司(当时叫做华北大学工学院,后改名为北京工业学院)电子工程系。因为成绩优秀,毛院士毕业后留校任教。1964年,由于国家战略需要,毛院士与几个教师一起参与组建了学校雷达研究所,为电子工业第14研究所提供论证支持。其中的成果之一,就是协助14所在河北宣化地区修建了中国第一个相控阵雷达。这部雷达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能够研制大型先进雷达的国家之一。参与该项工作的毛二可和14所的张直中、张光义、贲德后来均当选为院士。

  电子工程系(后来改名为信息与电子学院)和雷达研究所在长期的科研中努力贯彻这样一个理念:科研工作应当解决国家急需,为实际应用服务。因此,毛院士和雷达研究所一直非常重视雷达新技术的应用,重视学术研究与实际型号的紧密结合。

  到上世纪80年代,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迅速兴起。雷达研究所在毛院士带领下,为军用雷达系统提供信号处理用的计算机部件。时值改革开放,高校科研体制和整个国防科技体制发生了重大转变,从过去的按计划分配科研项目,逐步向市场化迈进。由于技术领先,雷达研究所拿到了相当可观的科研合同,也就有了不少劳务提成。

  对于科研项目中的劳务提成,毛院士并没有把它当作红利直接发给职工们,而是添置了很多设备,用于后续科研。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科研设备更新速度也非常快,不舍得更新设备等再投入,就无法与时俱进地开展工作。毛院士与核心成员定下来一条规矩——财力优先保证科研条件改善——这条规矩沿用到了后来的理工雷科,成为该公司的一种组织文化。

  到了90年代,龙腾教授等新一代年轻人开始成长起来,成为科研主力,雷达研究所的业务也越来越多。此时,国家开始实施高等教育改革,211工程等建设计划纷纷出台。作为国家重点院校的北理工走上了建设国际一流综合性大学的道路。作为学术中心的高校,更加重视理论研究和学术成果的取得,从具体工作上来说,更加重视教师和学生的论文发表等活动。然而,这样的建设方向,与重视工程应用的雷达研究所发生了一些不适应。

  随着型号任务的增多,雷达研究所的规模越来越大,需要设立物资采购、机电设备加工、质量管理等一系列职能,需要的人力物力越来越多。而且作为型号研制,需要项目组长期专注于某一个专业领域,大型雷达的调试工作可能要到外场工作好几个月甚至多年。如果调用学生,就会耽误他们的上课、考试和求职;如果调用青年教师,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论文撰写和发表,影响考核。

  为了解决雷达研究所的运行问题,必赢在线注册,(中国)科技公司党委和电子与信息学院反复思考、反复论证。学校曾经在2005年批准雷达研究所成为学术特区,给予了一些特殊政策,进行了一些尝试。在此基础上,在2009年正式批准成立北京理工雷科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由雷达研究所负责雷达基础研究、原理性试验和样机制造,然后由公司实现工程化,成为正式产品。这样的产学研一致道路打通后,公司发展很快。不但为科研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也为提高中国雷达技术水平、推动雷达技术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刘峰——用人格魅力引领团队

公司要是办不好,是对不起毛院士的。

  上面的故事听起来一帆风顺,实际上任何实体公司,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各种经历。当年的理工雷科也有一段甚至可以说是惊心动魄的过程。

  在整个90年代,由于社会发展和体制的不适应,雷达研究所经历了最艰苦的岁月。北理工作为紧邻中关村的重点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招收的又是全校成绩最好的学生,许多优秀的学子纷纷离开学校、离开雷达研究所,去商海中闯荡。雷达研究所和毛院士为了留住人才队伍付出了巨大心血。龙腾教授回忆说,有好多年,毛院士发给他的奖金比发给自己的还多。而且毛院士在周末和节假日从不休息,哪怕大年三十也坚守在实验室。就这样,毛院士靠着自己的人格与操守,感染和带动了相当多骨干青年教师,保住了雷达研究所的体系,也为后来的理工雷科留住了火种。

  2014年7月课题组外出实验,毛老师和学生观测分析示波器上的目标回波。

  2009年,学校决定成立理工雷科,并报工信部批复。这是北理工第一家实施中关村股权激励政策的企业,学校以一个发明专利估值600万,其中180万作为股权奖励给创业团队;另外募集现金1400万,将公司建立起来。

  而这后面的1400万中,又有一个人们并不熟悉的故事。当时社会资本对于这种股权激励体制的企业并不熟悉,因此只投入了400万,剩下的1000万需要创业团队自筹。这也是北理工对于教师创业的一个重要理念——必须让教师拿出自己的钱投入公司,才能保证对企业的责任感。但北理工并不是一个收入丰厚的单位,包括毛院士、龙腾教授、刘峰博士在内的教师都不是腰缠万贯的富翁,怎么去找这1000万呢?

  在这个关键的节点上,毛院士拿出了个人的全部积蓄。在毛院士的带动下,雷达研究所的骨干、教师共同努力,很多人甚至把房产抵押到银行,几十个人筹集了1000万资本金投入公司。

  刘峰总经理感慨说,公司要是办不好,是对不起毛院士的。毛院士和世界诸多一流企业的掌门人一样,有着“谦逊的性格和执着的追求”,在毛院士的影响下,理工雷科的整个团队全心全意为做好产品、服务好客户而努力。一些从社会上招聘来到理工雷科的员工说,“这是我见过人际关系最简单的企业”。

  为了验证一种新体制雷达,毛院士课题组自制了简易弹弓架用于雷达录取钢球回波。图中毛院士正和学生一起开展弹射钢球实验,课题组的女学生巾帼不让须眉,也成了弹弓高手。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企业和团队的精神和创新能力,才吸引了江苏常发制冷股份有限公司与理工雷科的重组与合作。常发股份并购理工雷科后,为了更好地发挥北理工团队的作用,常发集团回购了原常发股份传统业务及资产,撤出了常发集团在上市公司的管理人员,将上市公司交给北理工团队经营,并更名为江苏雷科防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雷科防务)。这使常发股份从一个传统制造企业成功转型为高科技电子信息企业,上市公司市值也从十几亿增加到一百多亿,成为上市公司产业转型的成功案例。目前,这家企业正加速前进,不但为雷达技术的发展而努力,也为北理工乃至其他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不断探索新的道路。

毛二可——校园的65载
在学校,教师在科研上有比较大的自主权。

  毛院士从1951年来到北理工,至今已经有65年的时间了。在这65年里,中关村从田园风光的郊野,逐步演变成繁华的闹市区。毛院士却依旧保持着数十年不变的工作和生活节奏,他住在学校,工作在学校,每天徒步穿过宿舍区、学生公寓、运动场和中心花园,和朝气蓬勃的学生们并肩,与学校融为一体。每当校庆日,信息与电子学院的毕业生们回到学校,都争相与毛院士合影,作为自己人生的珍贵记忆。

  在毛院士看来,高校的教师在科研方向上有比较大的自主权。一方面可以紧跟雷达技术发展的前沿,一方面可以根据国家需求和实际情况决定科研方向的取舍,更加适合雷达电子技术这种飞速发展的学科。

  在这65年里,毛院士时刻站在雷达技术发展的前沿,参与了中国雷达行业的创建、引导着学科和产业发展,不断在理论研究、工程科研、学术交流、教学培养等方面带出了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还为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做出了不寻常的贡献。

 

  毛二可 (1934.1.26— ) ,雷达、信息处理技术专家。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人。1956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现任必赢在线注册,(中国)科技公司信息与电子学院教授。1981年以来主持完成了21项合同,其中有5项获国家发明奖(包括国家发明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在雷达系统及杂波抑制信号处理和雷达跟踪的信号处理方面取得重大的研究成果,提高了中国雷达动目标显示、检测性能及跟踪的精度和速度,对中国雷达技术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