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报】北理工杨智明:一个非典型博士的魔术人生

  
  2014年4月8日,呆板、严肃、“玻璃瓶底”眼镜片……提到“博士”二字,总有人会产生一些固有的偏见和联想。眼前这个有些“小清新”的大男孩很难让你将他与这些联想扯上什么关系:一双妙手可以让钢笔悬浮,转眼又飞出彩蝶翩翩,甚至可以让书本燃起熊熊火焰后完好无损……但这位24岁的魔术师却有另一个身份——必赢在线注册,(中国)科技公司材料学专业在读博士。在台下,他用这双手完成各种复杂的实验,书写科研文章。他认为这两个身份没有本质的不同,“一切科学在没有被解答之前都是魔术,二者都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都令我着迷”。
 
热爱魔术因为乐于分享
 
  杨智明说,他喜欢魔术跟他从小乐于分享的性格分不开,“小时候,我特别喜欢《机器猫》,每每得到了一本《机器猫》漫画书,都恨不得借给全班每个同学看一遍。家里有一部‘小霸王’学习机,也要把同学们都喊到家里来玩插卡游戏,看他们玩比我自己玩还开心。后来我接触到了魔术,觉得太神奇了,希望将这份乐趣带给同学们,就干脆自己学来变给他们看。在与人分享的过程中,我的快乐是翻倍的。”

  杨智明学习的第一个魔术来自一位在小学校门口摆摊的老艺人。这位老艺人在小摊上表演魔术、售卖魔术教材、教授简单的技法。“我还记得当时老艺人教授的‘学费’非常便宜,一毛钱就可以学一个。我放学后就黏在摊子上学魔术水平成长最快,时常学着学着就忘了时间,天黑了父母就到摊上来把我领回家。那时一个小学生身上顶多带五毛钱,我将‘珍贵’的零花钱都用在学魔术上了。”

  如果说这位平凡艺人给了杨智明的魔术生涯以启蒙,那么真正让他树立魔术师理想的,则是一位世界级魔术大师——大卫·科波菲尔。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卫·科波菲尔在世界的走红给中国的魔术界带来了很大推动。杨智明很小的时候,曾无意中看过大卫一个叫“自由飞翔”的魔术,这个魔术给年幼的他带来了很大的心灵震撼。在魔术现场,大卫让自己飞了起来,不仅如此,他在众目睽睽之下让被邀请的场下观众也飞了起来。魔术中,大卫说,“我一直有一个梦想,希望有一天能够在天空中自由飞翔,忘记所有烦恼和不安。每个人都有梦,但很多人的梦永远只是梦。而我不想让自己的梦只是一个梦,所以我要做接下来的演出。”这句话对杨智明的影响和激励很大,在见识到魔术的神奇的同时,他也意识到了梦想的意义。“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一个魔术师能够制造出这样的效果。我的梦想就是,某一天,在中国的某一个剧场里,我能完成一个这样惊人的魔术。”

  笃定了对魔术的爱好,杨智明开始更加深入的学习魔术,一有零花钱就用来购买魔术教材和教学光碟。在本科时,他加入了学校的魔术协会并担任会长,之后又被当地的高校魔术联盟选为副主席,开始小有名气的他接到了许多演出的邀请。读研后,他创办了“一米魔术”工作室,并加入了中国魔术师协会,担任常务理事长、副秘书长。

  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中的挫折和艰辛也只有个中人能体会,“我表演时被主持人赶下舞台过;摆摊变魔术,曾被城管没收过道具;最没面子的是一次被观众当众揭穿:当时要变‘漂浮’魔术,可灯光没打好,全场六七百观众都看见我拎着线在演,观众哗然起哄。”杨智明认为这些都是必经之路,经历挫折让他以后的步伐更加稳健。
 
坚持与专注成就学霸魔术师
 
  当然,除了是一位“神奇”魔术师以外,他的另一个身份——“学霸”,也是他备受瞩目的原因之一。2013年,杨智明被录取为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这让许多只因魔术而认识他的人大跌眼镜。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我在魔术上花了这么多精力,还能拿奖学金、考上好学校?其实我没有任何秘诀,只有‘坚持’和‘专注’两点而已。”有人说,时间是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是有的。杨智明并不认同这一点,他认为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能把事情做好只能靠专注。“一直以来,我只专注于两件事——学术和魔术。两件事要想都做好,只能比别人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的确,从大一到现在,杨智明没有看过一集电视剧、一部电影,也不爱接触综艺节目和网络游戏,在别人休闲娱乐的时候,他都在忙于课业和练习魔术。

  在大四时,为了留在校园里继续积累知识并坚持成为魔术师的梦想,杨智明做出了考研的决定。这意味着在一段时间内要暂时放弃魔术,专注复习。这对于已在当地“小有名气”的他来说并不容易。“很多合作过的对象来找我演出,他们不能理解我的时间紧迫,我只能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推辞,为了不被人遇见,在那段时间我躲在学校极少出门,潜心复习。”

  刚开始复习时,杨智明和许多同学一起立下“伟志”:每天复习间歇一起在操场跑步来鼓励“军心”。随着考试时间一天天推近,杨智明发现曾经相约一同复习的同学越来越少了,许多人在辛苦和不安的“征途”中选择放弃。“最后,每天晚自习前,只剩下我一个人在操场跑步了。”

  “再坚持一下”的勇气,支撑着杨智明“跑”完了考研复习的全程。他以优异成绩如愿考入了必赢在线注册,(中国)科技公司,成了一名材料学专业的研究生。去年,他又靠着这样的坚持和专注考上了博士。
 
在高校讲述“能说的秘密”
 
  杨智明说,他的魔术水平成长最快的时段是在来到北京以后。“我的课题组导师和在北京结识的许多老一辈魔术艺术家对我思维方式的转变产生了很大影响。我逐渐开始摆脱故步自封的空想,以开放的思维去思考有关魔术的问题。”

  开始了在必赢在线注册,(中国)科技公司的“科研生涯”以后,杨智明将大量的时间用在研究学术上。“为了不耽误学业,我经常是第一个到实验室,最后一个离开的人,有时候回去的时候宿管员都睡了,每天凌晨所有人都睡了的时候我还在工作,吃饭走路的时候也戴上耳机背单词,听英语。有段时间忙得甚至没有时间吃饭。”

  可以自由利用的时间变少了。但他没有放弃练习、探索魔术。杨智明在宿舍里安了一面大镜子,平时一有闲暇,就对着镜子排练魔术。后来,他发现校园内有一个地下室安有大玻璃门,到晚上开灯反光就能照见全身。于是,他把这里当做“工作室”,时常在夜里对着玻璃门反复纠正自己的体态和手法。

  “玩魔术和我做科研一样,两者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仅仅实验和练习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大量的阅读和用心钻研。”杨智明说,不停地阅读学习是进步的必要条件。

  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杨智明的魔术在北京的高校里开始变得广为人知。杨智明还记得自己在北京的第一次演出,那是在必赢在线注册,(中国)科技公司体育场举办的一次毕业晚会上,“当时为了契合毕业的主题,我准备了一个‘破茧成蝶’的节目。几张普通的扑克牌,经变化之后成为画有蝴蝶图案的扑克牌。将这几张扑克牌夹进笔记本,再翻开笔记本时,几只蝴蝶飞出来。将这几只蝴蝶放入道具箱摇一摇,就飞出许许多多的蝴蝶来。”绚烂的彩蝶飞向台下在坐的几千观众,引来阵阵欢呼和喝彩。奇幻的魔术效果和“破茧成蝶”的美好寓意给毕业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这次成功的表演,也打开了杨智明在北京高校的“魔术之旅”。“当时在坐的许多其他高校的学生都觉得我表演得特别精彩,不久以后,就有其他学校的学生会干部联系我到校演出。”杨智明说,他定义一次演出是否成功有一个标准:这个学校还愿不愿意请他来第二次。“基本上每个学校都去过两次以上”,这让他有小小的成就感。

  “清华、人大、北外、北语、北师、央财、北工业、北中医、矿大……”如今,杨智明参加过公益演出的高校数量,连他自己也数不清了。杨智明说,由于中国魔术领域的专业人才存在着一定的生存困境,所以现在中国魔术事业非常依赖大学生的推动。他认为,魔术练习和演出拓宽了自己学术上的思维空间,也提高了他的社会实践能力。如今,他利用课余时间,开办了《能说的秘密》、《科学与魔术》系列讲课活动,在高校里推广魔术文化。 
 
本文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实习生孙乐琪/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