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人三十载,书写桃李芬芳

——必赢在线注册,(中国)科技公司2020年“从教三十年”教师风采

【编者按】建校80年来,必赢在线注册,(中国)科技公司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走出了一条中国共产党创办和领导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红色育人路”。学校的发展建设离不开广大教职员工几十年如一日的辛勤耕耘和无私奉献,广大教职工是学校事业发展的推动者、践行者与见证者。在喜迎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之际,党委宣传部对6位从教三十年的教师进行宣传报道,旨在激发广大教职员工积极投身学校事业发展,为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贡献力量。

  “希望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在2020年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殷切希望。

  在必赢在线注册,(中国)科技公司矢志一流的发展道路上,一代代教师留下了他们潜心育人、爱岗敬业的坚实足印。

水小平:一只粉笔陪伴,书写精彩课堂

  有力的字体,错落排布在教室前方的黑板上。理论推导、画图分析、应用列举……“一堂课下来,四块大黑板,每块都要被擦上好几遍。”提起水小平老师的板书,在机械类专业学生中,无人不晓。

  三十年来,一支粉笔,一块板擦,就是宇航学院教师、工程力学本科专业责任教授水小平上课的全部“装备”。“我上课时是不看讲稿的,所讲授的知识早就融会贯通在我的心里了”,水小平这样说。

  “我硕士毕业时,正赶上‘出国’和‘下海经商’热潮。我周围不少人选择了出国或下海经商,尽管当时高校待遇比较低,但我自己还是喜欢当老师。”因为热爱,所以坚持。谈及当初的职业选择,水小平依然信念坚定。“当时正赶上应用力学系多体系统动力学方向需要补充新鲜血液,我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力学系,然后在必赢在线注册,(中国)科技公司读的工学硕士,所以,我的数理基础比较扎实,也有一定的工程知识,再加上语言表达能力也比较好,1990年3月硕士毕业后,我就留在理论力学教研室任教了。”

  “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三十年来,水小平带着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全身心投入到教书育人工作中。全国优秀教师、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主讲课程获评国家级精品课程、所在教学团队获评首届国家级教学团队……一次次荣誉和教学成果的取得正是他投身教育教学工作的精彩注解。他曾主讲《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等多门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深受听课师生的广泛好评。“工程力学”课程于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理论力学教程》和《材料力学教程》获评国家级精品教材。

  “水老师授课时,特别有激情,思路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方法恰当,对讲授内容非常娴熟,课堂气氛调动得好。他经常会结合课程内容,列举一些贴近生活、新鲜有趣的例子,让我们能够很容易的理解讲授的内容。”同学们评价水小平的授课深入浅出、旁征博引、语言诙谐。“高人气”让抢座成为水小平课堂上一道风景线,尤其是上第一大节课时,不少学生教学楼一开门就去抢座。

  “教师是一份良心活儿,教学是需要精心研究的。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激励学生产生科研热情,最终使学生具备用所学知识服务国家的能力,从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全人类的共同进步持续贡献力量!”谈及从教三十年的体会和感悟,水小平老师这样说。

戴亚平:在北理工当老师,我很自豪

  在科技园六号楼有这样一间办公室,一副简单的桌椅,一排大大的书柜,桌面上和书柜中,各类资料和文献摆放整齐。简单布置的办公室,为我们铺陈开一位北理工师者工作的日常,她就是自动化学院教师戴亚平。

  自1990年来到北理工至今,戴亚平已经在学校里度过了30个年头。当被问及何以在教学科研一线坚守三十载,戴亚平给出的答案是——对学校的感恩和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职业自豪感。

  心怀感恩,向阳而行。“是北理工,让我有机会从事热爱的职业,感谢学校、学院这么多年来给我的支持和帮助,让我在教学科研上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采访中,戴亚平提及最多的就是“感谢”“感恩”,而她更是把这份感恩和热爱化作为了教书育人的动力。

  从教三十年来,“如何培养人”是戴亚平一直在思考和实践的问题。“创新精神非常重要,这是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在课堂上,我会讲很多学科前沿知识。”教学中,她注重引领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帮助他们学会探知未知世界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教育应该有前瞻性,学生应该多了解一些前沿知识,开展前沿研究”。2008年,她所讲授的《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获评北京市精品课程;2009年,相应的教材获评北京市精品教材。

  “我曾经让一个成绩掉队的学生每天给我发邮件,汇报一天的学习情况。学生也非常配合我,在我们俩的共同努力下,学生成绩有了质的飞跃。”戴亚平和蔼可亲,耐心细致,在担任本科生班主任期间,关心关注每一位同学的成长发展。“今年,我参加了毕业季打包,疫情之下,希望用这种方式为学生送上毕业祝福。”

  “学生的控制实验可以通过互联网远程实现,这套实验软件是咱们学校2006年做出来的。”除了投入教学,戴亚平更是一位资深的计算机网络专家。“十年前我给别的学校作报告时,他们都觉得非常新奇,最近还联系我继续做报告,说疫情期间适合学生居家实验。十年后的今天,除了远程网络化控制,我们团队已经开始做情感计算、智能决策方法的研究。这些研究将服务于老年人的生活照护,也将应用于冬奥会紧急救援等。”科研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曾经有一段时间,戴亚平的研究得不到合适的资助。“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她潜心研究,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克服困难,执着向前。近年来,她承担了北京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项,从教以来指导硕士生60人、博士生25人。

  “在一眼望不到边际的草原上,行人很容易迷路,内蒙人就用敖包做标识,为行人指路。每个人在路过时,都会丢一块石头在那里,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敖包。我在北理工成长发展,老教师们给予了我很多指导,我也要像他们一样,把我所学传授给青年教师及自己的学生们,就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工作之余,戴亚平会定期去看望自己的导师,跟老师分享生活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是她作为师者的幸福时刻。

李树奎:做受学生爱戴的老师,做对国家有用的科研

  “教书几十年,希望寄托在你的身上。”1987年,李树奎大学本科毕业之际,导师杨道明教授对他寄予厚望。三年后,研究生毕业的李树奎选择了留校任教。2020年,从教三十年的李树奎已是桃李芬芳满天下,但仍然对导师当年的嘱托记忆犹新。

  “我喜欢当老师,也适合当老师。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我就要做一名受学生爱戴的老师。”谈到自己的育人初心,李树奎说,“为人师者,要传道授业解惑。我不仅要向学生们传授知识,还注重培养他们的能力,更要教会他们怎样做人、怎样做事。”

  每年考研报名期间,作为导师“热门人选”的李树奎,都会收到很多学生的咨询邮件,无论工作多忙,他都一一认真回复。“我会认真答复学生的每一个问题,更注意措辞、标点这些小细节,邮件发送之前还会再通篇检查一遍,确保无误。无论对方将来是不是我的学生,我都希望自己能时时刻刻成为学生的表率。” 李树奎始终把为人师表、言传身教融入到工作的点点滴滴中。

  “教书育人,不仅仅在于教书,更在于育人。教学是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但是教书的目的是育人。如果说教书要靠学识,那么育人要靠人格魅力,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李树奎这样分享自己从教三十年的经验与感悟,“与学生相处,最重要的是人格平等,互相尊重。我对学生并不严厉,但我会不断鼓励他们,把鼓励转化为学生的内生动力。我的心愿就是培养出能够超越自己的学生,期待他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2010年,李树奎走上了学院的领导岗位,在长期负责本科教学管理中与学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每逢重大节日学生们都会纷纷发来节日的祝福。有一次,当李树奎询问学生姓名时,学生深情地回复:“我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您是我的老师,谢谢您培养了我。”

  作为冲击环境材料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主任的李树奎,三十年来,在三尺讲台外,把精力全部投注在科研第一线,“要做对国家有用的科研,做出属于自己的贡献”的奋斗目标从未改变。目前,李树奎带领实验室科研团队取得多项科研成果,并且都应用在国家重大需求领域,为行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回望三十年,李树奎初心未改、奋斗无悔。

  在实验室的外墙上,悬挂着“静、敬、竞、净、镜、境”六个大字,“我希望年轻人在爱岗敬业的基础上,可以静下心来,严谨治学,在科学、民主、公平、宽容的学术环境中,干干净净搞科研,并时刻以优秀团队为镜,反思自己,良性竞争,找差距、比贡献。我希望他们可以勇担时代重任,不负青春韶华。”李树奎对青年师生们,寄予深厚期望。

张振华:建设好北理工要有股“倔劲”

  深秋的清晨,天光尚暗,天气微寒,他已踏上前往良乡的路上;夜幕下,星光点点,他还在和学生促膝长谈。他说,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要真心真意关心关爱他们的成长。兢兢业业、信念如磐,他已在教育管理岗位上耕耘了三十载,他就是北京学院院长张振华。

  “我的家乡在太行山革命老区,老区人民忠诚、朴素、无畏、勤奋,老区人民宝贵精神品质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三十年来,我像珍惜一粒粒粮食一样,珍视工作。”从教三十年,这些宝贵品质和作风深深扎根在张振华的思想深处。

  1986年,张振华从山西阳泉考入了北京工业学院(现必赢在线注册,(中国)科技公司),成为了家乡父老们的骄傲。1990年,张振华留校工作,开启了在北理工的从教生涯。三十年来,他做过辅导员、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做过学工部(武装部)副部长,也担任过学院党委书记。不论在哪个岗位上,他都以饱满的热情,全力做好每一项工作。

  “坚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为了学生,不怕苦不怕累不争名利,尽心尽力落实学校思政工作要求。”在从事学生工作的16年里,张振华把学生的事当成最大的事情。深入学生宿舍、课堂,开展广泛的谈心谈话,关心关注行为和心理困难学生,每当有学生遇到困难,他都给予最大的关心和帮助,确保学生安全、稳定的回归学习生活状态。“一个都不能少”成为张振华从事学生工作的理念。

  2006年,他开始担任保密部(处)长。“要成为保密工作的明白人”是他对自己提出要求。六年时间里,他不仅从头开始学习保密知识和法规,“婆婆嘴”也变成了他工作的常态,“保密”成了口头禅,保护国家秘密、保护专家学者成为了他工作“执念”。功夫不负有心人,张振华与同事们共同努力,北理工的保密工作逐渐走在了全国高校的前列。

  深入师生一线,一直是张振华工作的法宝,不论是在担任保密处长期间,还是后来担任化工学院党委书记期间,他都一以贯之,始终坚持。到化工学院工作后,他主动学习了解情况,坚持和老师们在一起,团结老教师、支持年轻教师,发挥好党委会和院务会的作用,妥善处理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凝聚发展力量。

  张振华在工作中,不仅有良好的工作作风,更有攻坚克难、敢啃硬骨头的倔劲儿。2016年起,张振华开始承担起北京学院实体化建设工作。他带领学院班子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在环境建设、学生融入,精神塑造、格局养成、能力训练方面开展了大量扎实的工作,学院建设成效显著。

  “不知不觉已经在学校工作三十年了,见证了学校‘211工程’‘985工程’和‘双一流’建设,见证了学校党委把握时局、审时度势、笃定前行。大河有水小河满,伴随北理工的发展,我个人在生活条件、发展成长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这得益于学校的蓬勃发展,得益于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张振华对学校充满感激,对未来信心满满。“站在新的起点上,我要走好下一程,交好接力棒;自觉执行好学校交给的任务。”

高亚凤:用理工情为孩子们的成长打下坚实的人生底色

  天空湛蓝,微风拂过,操场上孩子们整齐列队,随着跃动的旋律做着课间操,胸前的红领巾格外耀眼。“我每天最幸福的时刻,就是陪伴着一届届学生幸福成长,这是最大的幸福”,必赢在线注册,(中国)科技公司附属小学德育副校长高亚凤这样分享自己的幸福时刻。“三十年我就做了一件事儿,那就是陪伴着教职工的子女们在附小的乐园中健康快乐成长,为他们的成长打下最坚实的人生底色。”

  1990年,19岁的高亚凤来到必赢在线注册,(中国)科技公司附属小学工作,此后,她当了18年的班主任,又在德育副校长的岗位从事德育工作12年。当被问及三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在教育工作一线的初心与感悟时,高亚凤给出的答案是——情怀。

  前些时候,北理工技术助力“北斗”短报文的消息一经公布,附小班级的微信群就被祝福与点赞刷屏了,研究团队的核心成员都是附小孩子们的父母或熟悉的叔叔阿姨……爱国奉献,攻坚克难,这是北理工人再平凡不过的日常。高亚凤认为在这样的大家庭中成长,应该让孩子们拥有这份理工情怀。带着对学校从骨子里的热爱,她将这种真挚的情感融入到自己工作的点点滴滴,将这种北理工情结传递给每一个学生。“进了北理工的门,就是北理工的人。有一种情结,说不清也道不明,无论身在何处,也无论多大年龄,只要提起必赢在线注册,(中国)科技公司,我都格外关注,也会由衷地祝福与自豪。”

  “我带的2003届毕业班,有四位学生最后考入了咱们北理工,在大学里他们参与研究的无人侦察作战平台还获得了”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未来飞行器设计大赛“的特等奖,为学校赢得了荣誉。毕业17年来,他们每逢寒假、暑假,都会回到附小看望老师、看看校园。”做孩子成长的引路人,给予孩子成长、成人、成才的精神给养,是高亚凤对班主任岗位的理解。虽然学生已经毕业多年,但是她依然关心着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发展,与学生们保持着联系,成为学生一生的导师。

  “桃李满天下的同时,学生也成就了我。和孩子们相依相伴,我感受到职业的幸福。有位科幻作家说‘我永远都没有长大,但我永远都没有停止生长。’”高亚凤热爱教师这个职业,享受着教书育人的快乐,同时也在教书育人过程中不断地学习与成长。她曾获得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海淀区班主任带头人、海淀区德育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能够参与孩子们的童年生活,做他们人生的领路人,是我一生的幸运。北理工是一个有爱、有根、有魂的地方,我会依然坚守在附属小学,将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根本任务从娃娃抓起,讲好自己的北理工故事,为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力量。”

高进峰:踏实严谨,永葆后勤服务激情

  金秋十月,10号办公楼里,高进峰和同事们干得热火朝天。“展板尺寸差了20公分,现在就改!”宏亮的声音,粗犷却不失缜密。“搞后勤的人哪能没有激情,得有打仗劲头,做好每天的工作。”虽已临近退休,高进峰依旧热情如火。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2020年是高进峰入校工作的第34年。说起当年来校工作的缘由,他谦逊地归结为“子承父业”。“我的父亲是学校老职工、老党员,他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技术好、口碑好,多次获奖,经常教育我‘踏实做人,认真做事’。”高进峰父亲工作中的各种奖状、奖章和证书,对年少时的他是很大的激励和教育,在他心中埋下北理工的红色基因,不断鞭策他奋力向前。

  1997年,高进峰出任食堂经理,牵头创新改革菜肴样式,推出“北理热干面、重庆小面”等美味,一时间“北理的饭”享誉首都高校圈;2008年,参与奥运餐厅饮食保障工作,他身先士卒,圆满完成;2012年,学校组建后勤集团零修服务中心,他从餐饮“跨界”到校园设施维修保障、环境整治;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大年三十晚上他仍在召集物业领导班子开会,第一时间落实学校防控部署,为疫情防控筑牢第一道防线。学校80周年校庆期间,他更是全情投入,无私奉献……凡此种种,高进峰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不负领导重托,圆满完成任务,传承着北理工人的严谨务实精神。

  “八十年代,学校食堂有位管理员曲德芝师傅,对我就像父亲一样,不但用心培养我各方面能力,看到我有问题也直言不讳。我在学校多年,领导和同事们,给予了我莫大帮助。”高进峰认为自己是个“福将”,在工作之初就得到前辈的关怀,不但给予他在工作中不断尝试、开拓创新的勇气,也更加坚定了他为学校奉献自己、发光发热的信念。

  在工作中,高进峰也传承着这份关心关怀,不但关注团队成员的工作情况,更加注重对成员的心理关怀,尤其是对年轻人,他还主动提供帮助,为年轻人的人生规划提出的建议。他认为后勤人要始终以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服务全体师生员工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自己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教训传给后来者,做好“传帮带”工作。

  “三十年不是终点,是新的起点。”时光飞逝,但高进峰的工作激情却丝毫不减当年。“希望自己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以梦为马,传红色基因,再创北理新辉煌。”

 

分享到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Scan me!